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记录23条 . 查询时间(2.133 秒)
傅正平,1999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1.9-2001.12在德国Chemnitz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Silicon Bonding在气体传感器上的应用)。2003.12-2004.12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InGaN太阳能电池的研究)。2009.02-2009.11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李巨教授的课题组做访问学者,进行材料模拟计算的研究。...
自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苏州纳米所")教育归口单位由中国科学大学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苏州纳米所与中国科大联合成立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录取的研究生取得中国科大学籍,并颁发中国科大毕业证和学位证。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日常管理和论文工作在苏州纳米所进行。 苏州纳米所在学科方向布局上坚持"应用需求牵引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支撑应用领域"的原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202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计算力学实验室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博教授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在纳米限域传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姚涛教授课题组与安徽大学朱满洲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亚飞教授合作,以理性设计的Ni2(dppm)2Cl3 (dppm = Ph2PCH2PPh2) 金属团簇为前驱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衍生的氮掺杂多孔碳为载体,成功实现了结构明确的碳基Ni2双核位点催化剂的精准构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与侯中怀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在纳米催化剂修饰的电极表面上耦合传质过程和表面反应的全动力学模型,以探索和阐明非均相电催化过程中的动力学优化(图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陈仙辉、王震宇超导研究团队与安徽大学单磊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蒋坤特聘研究员合作,近日在笼目结构(kagome)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俞书宏教授课题组在人工合成珍珠母的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同于以往仿珍珠母材料或仿生矿化方法得到的微观晶体,俞书宏课题组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而获得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并因此兼具强度及韧性。该成果以“Synthetic nacre by predesigned mat...
2016年4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院士应邀访问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并在915会议室作了题为“二维固体中的电声输运行为调控与能量转化应用”的学术报告。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陈志文教授主持。
对于众多能量转换材料来说,其量子效率往往都受限于一些带来能量损耗的不良过程。例如,上转换发光效应可以吸收两个或多个低能量光子而发射出较高能量光子,从而可为生物靶向成像、检测及治疗、激光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很多领域实现光频率转换。该频率转换效应依赖于从荧光上转换材料的吸光中心到发光中心的传能过程,而在传能过程中往往受到非辐射能量弛豫过程,快速地消耗稀土离子激发态的能量,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上转换发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乔振华课题组与南京大学教授缪峰、王伯根合作,在多层石墨烯的压电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察到石墨烯材料体系中正的压电效应,并在理论上揭示了多层结构内层间相互作用对该效应的显著贡献。研究成果于2015年9月11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乔振华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王科为共同第一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在二维材料激子效应的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利用GW-BSE方法计算了单层黑磷、氟化石墨烯、氮化硼等一系列二维材料的激子结合能,并揭示出此类材料的激子结合能与其准粒子能隙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标度关系。该研究成果发表在2015年8月7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实验室的博士后Jinho Choi与博士崔萍为共同第一作者。
2015年4月17日至18日,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高校评审组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实验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进行了国家计量认证复查评审。评审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技术专家组成。
中国科学院能量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材料系余彦教授课题组与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合作,发展了一种室温氧化还原自组装方法,成功合成了混价钒氧化物的三维纳米织构,并将该材料应用于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取得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成果以“3D V6O13 Nanotextiles ...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报的4项2015年度 “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经国家外国专家局预批复同意立项。 这四个项目分别是“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化学系资深教授Vladimir Chernyak兼职中国科大教学科研交流”、“时空分辨同步辐射新方法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非经典守恒律相变问题的数值研究”以及“UC-Davis传播学资深教授George Barnett兼职中国科大教学科研交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