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氧化反应相关记录106条 . 查询时间(0.667 秒)
2024年4月1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508组)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波副研究员合作,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葡萄糖电氧化反应二维高熵D-FeCoNiCu-LDH/NF电催化剂,通过高熵材料的多活性位点协同串联催化机制,实现了生物质葡萄...
本发明提供了一系列烷烃选择氧化反应催化剂Mo-V-M-O(M=Bi、Te、Nb、Sb等)的制备方法,催化剂采用钼酸铵、硫酸氧钒作为固定基础原料,其它组分视不同的烷烃选择氧化反应而定。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含钼原料钼酸铵和含钒原料硫酸氧钒分别配成溶液A和B;将其它组分原料按需要配成溶液C。将溶液B缓慢倒入溶液A中剧烈搅拌,然后将溶液C缓慢加入到A和B的混合溶液中继续搅拌。最后将混合溶液在-30oC下...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新型耐腐蚀防堵塞的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田中群院士团队范凤茹教授和李剑锋教授合作,在钌基电催化剂用于催化氢氧化反应(HOR)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mproving the Hydrogen Oxidation Reaction Rate of Ru by Active Hydrogen in the Ultrathin Pd Interlayer”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其中在吡啶-噁唑啉(Pyox)配体中吡啶C-6位上引入烷基基团是调控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关键;该反应对于简单非活化的内烯烃和各种官能团取代的内烯烃均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高效合成1,n-手性二醇...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其中在吡啶-噁唑啉(Pyox)配体中吡啶C-6位上引入烷基基团是调控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关键;该反应对于简单非活化的内烯烃和各种官能团取代的内烯烃均表现出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高效合成1,n-手性二醇类化合...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其中在吡啶-噁唑啉(Pyox)配体中吡啶C-6位上引入烷基基团是调控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关键;该反应对于简单非活化的内烯烃和各种官能团取代的内烯烃均表现出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高效合成1,n-手性二醇类化合...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其中在吡啶-噁唑啉(Pyox)配体中吡啶C-6位上引入烷基基团是调控反应区域选择性的关键;该反应对于简单非活化的内烯烃和各种官能团取代的内烯烃均表现出非常优秀的区域和对映选择性,为高效合成1,n-手性二醇...
2021年11月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闫文盛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金松教授课题组合作,通过液相煅烧和强酸预处理成功合成出1 nm IrOx颗粒组装的活性层均匀锚定在9R-BaIrO3表面,结合同步辐射吸收谱、光电子能谱与扫描透射电镜联用,成功系统性的揭示了研发的高活性9R-BaIrO3酸性水氧化电催化剂的表面活性层结构及其演变过程。相关研究成果以“Identifi...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1112组)研究员江凌、副研究员谢华与山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志凌合作,在一氧化氧化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Supplementary Journal Cover形式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俞书宏课题组实现了一维超细四元PtPdRuTe纳米管与一维开孔结构的PtCu纳米管催化剂的成功制备,该类型催化剂具有稳定而高效的甲醇氧化性能。相关成果分别以Synthesis of Low Pt-Based Quaternary PtPdRuTe Nanotubes with Optimized Incorporation ...
近日,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材料与能源部的司锐研究员与山东大学贾春江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马超博士合作,将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与同步辐射X射线结构表征技术紧密结合,在一氧化碳催化氧化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氧化铈负载的纳米铜催化剂活性结构物种与其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之间的联系,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催化》杂志上(ACS Catalysis, 2017, 7, 1313-1329)。
考察了酮、醛、酯、醇与胺等几类有机小分子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结果表明,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活性与其极性的强弱、与环己烷形成氢键的强弱、α氢的活性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因此,对于环己烷氧化反应,溶剂很可能存在催化作用. 三丙胺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前景.
通过简单的浸渍-还原并随后在酸性溶液中处理制备了Pt-Cu双金属催化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Pt-Cu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Pt-Cu催化剂在高温H2中还原形成了PtCu3合金结构,酸洗处理后形成了包含Pt-骨架(Pt-skeleton)的表面结构和PtCu3合金核的纳米粒子.而Pt-骨架结构又可通过在H2中退火转变为规整...
本文使用量子力学密度泛函方法对Co3O4(112)晶面催化苯乙烯与TBHP的反应进行了理论计算,探索了苯乙烯分子在Co3O4与晶面上O2f位O原子相互作用生成环氧产物并脱附的过程,以及TBHP分子与晶面反应,用自身的一个O原子填补O2f空位,生成叔丁醇最终脱附的过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