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研究组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794 秒)
2023年9月13日,Cell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题为"Cryo-ET study from in vitro to in vivo revealed a general folding mode of chromatin with two-start helical architecture"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者通过冷冻电子断层三维成像方法(...
2023年5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题为"A method for restoring signals and revealing individual macromolecule states in cryo-ET, REST"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策略,用于恢复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 el...
2023年5月22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题为"A method for restoring signals and revealing individual macromolecule states in cryo-ET, REST"的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策略,用于恢复冷冻电子断层成像(cryo e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集成光子芯片量子器件的理论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邹长铃研究组提出了在单个光学模式中利用极弱的光学非线性实现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学芯片上实现的实验可行性。相关成果以“Single-Mode Photon Blockade Enhanced by Bi-Tone Drive”为题于2022年7月18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2022年6月29日,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泽峰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ervasive translation of circular RNAs driven by short IRES-like elements”的研究论文,报导了环形RNA翻译的新机理。该研究通过对随机序列的筛选,系统性鉴定出多个类IRES(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元件来驱...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郑婉华 院士课题组主要开展光子晶体激光器、硅基光子集成与光量子模拟芯片等研究工作。目前课题组承担多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内经费充足、科研条件有保障。因任务需要,现招聘项目聘用人员和博士后,福利待遇参照半导体所标准,具体可根据个人的科研背景和学习工作经历给与加成提高。要求应聘人员:人品端正、为人坦诚、积极向上、做事严谨、不浮夸;身心健康、无隐性疾病、工作踏实、态度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张斗国教授研究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成像元件,用作被测样本的载波片,可在常规的明场光学显微镜上实现暗场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成像,而获取高对比度的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Planar photonic chips with tailored angular transmission fo...
近日,安徽省光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张斗国教授研究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学薄膜的平面型显微成像元件,用作被测样本的载波片,可在常规的明场光学显微镜上实现暗场显微成像和全内反射成像,而获取高对比度的光学显微图像。研究成果以“Planar photonic chips with tailored angular transmission for high-contrast-imaging devi...
激光光镊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在物理、化学,特别是在生物物理、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传统的光镊中,通常采用连续激光作为操纵光源,一束高斯光束聚焦后仅能形成一个光阱。多光阱的形成需要借助其他复杂的技术或者器件,如分时(time sharing),衍射光学器件(diffractive optics)等。而且传统光镊受光阱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光阱之间的距离不能低于...
近日,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李涛教授、祝世宁院士研究组与台湾“中研院”蔡定平教授研究组合作在超构透镜成像研究上又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超构透镜的大色差效应发展出无机械移动的光谱变焦和层析技术,实现了对生物细胞的显微立体层析成像,展示了超构透镜在高集成、高稳定的成像系统方面巨大的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Spectral tomographic imaging with aplanatic metale...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通过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选择性吸收和滞留,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来激发光敏剂产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来杀伤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光动力学疗法具有极高的时空选择性,对身体整体损伤小,且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在肿瘤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临床在用的光敏剂...
2019年8月,《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张月蘅副教授研究组的题为“Broadband THz to NIR up-converter for photon-type THz imaging”的研究工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3513】。课题组提出一种新型的宽谱、高速、紧凑的THz光学成像器...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在8月10日出版的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他们在纳米光子学材料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突破。淡水资源短缺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海水淡化作为获得淡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备受关注。然而传统的海水淡化装置复杂、效率低、耗能多等。考虑到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所以,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光热转换材料来实现高效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如所周...
近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楠林研究组的吴东博士及合作者在二维电荷密度波(CDW)材料1T-TaS2中发现室温下超宽光谱的光电响应现象。他们研究了室温下处在近公度CDW状态的1T-TaS2材料系统,发现当外加偏压(电场)接近CDW滑移的阈值附近时,材料对从可见光到太赫兹宽广能量区间的光辐照变得非常敏感。这一发现为实现非制冷、超宽带(包含太赫兹波段)和灵敏的光电探测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工作...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的王健教授与谢心澄院士、冯济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海文研究员、武汉国家强磁场科学中心王俊峰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合肥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田明亮研究员、郗传英博士等人合作,通过使用铅的条状非公度相作为铅膜和硅衬底的界面,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成功制备出一种宏观面积的、塞曼保护的新型二维超导体。系统的低温强磁场实验表明,该体系的超导电性可存在于超过40特斯拉的平行强磁场...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