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蒸馏 吸收 萃取 吸附与离子交换 膜分离 蒸发与结晶 干燥 化学分离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分离工程 吸收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0.138 秒)
2024年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任泽峰研究员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赵一英研究员等合作,在揭示准二维钙钛矿载流子本征动力学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液再生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其包括以下过程:含酸性气体的吸收液送入膜接触器的管程或壳程进行解吸再生,膜接触器壳程或管程采用氮气吹扫。吹扫后的氮气含酸性气体,进入采用酸性气体分离膜的膜分离装置进行酸性气体分离,分离出的氮气再通入膜接触器壳程或管程用于膜接触器中酸性气体的吹扫,使氮气得以循环利用。此外,采用氧氮分离膜的膜分离装置分离出压缩气体中氮气,以补充操作过程中损失的氮气。本发明...
2023年12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家环境保护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修复重点实验室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揭示了具有不同碳链长度、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的全(多)氟化合物(PFASs)在柑橘树中的组织分布模式与吸收富集行为,并通过总可氧化前体(TOP)分析评估了未知PFASs前驱体的果树富集能力与人体暴露风险,研究成果以“Tissue-specific distribution and bio...
寄生植物在感知到寄主植物分泌的信号物质后,根或茎局部膨大形成独特的营养吸收器官—吸器 (Haustorium),在与寄主接触后能够入侵寄主并通过维管连接运输营养物质。根据吸器是否影响根或茎的顶端生长,可以将其分为侧生吸器和顶端吸器。就列当科(Orobanchaceae)的根寄生植物而言,兼性寄生植物(Facultative parasitic plant)可以产生多个侧生吸器并保持根的伸长,而专性...
2023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系统解析了低磷激活独脚金内酯途径进而调控水稻株型和氮磷吸收的机制,为改良水稻在低磷环境中的株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这一成果有助于培育高产高效作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石灰生产是仅次于水泥生产的第二大工业温室气体排放源。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不断的吸收环境中CO2生成稳定的CaCO3,因此,石灰材料是重要的潜在碳汇,但是缺乏系统的核算方法。IPCC清单编制指南中也没有考虑这一碳吸收过程。因此,有必要建立石灰碳汇核算方法,阐明石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碳汇量,弥补全球...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专利: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喷雾干燥方法和装置
2022年11月14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司福祺研究员团队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反演对流层臭氧廓线的研究中取得新的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臭氧在平流层通过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来保护地球生物,而在对流层因其强氧化性参与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化学转化过程,属于二次污染物。2022年来,近地面臭氧浓度在许多城市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城市典型...
重庆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下册)第3章 蒸馏和吸收塔设备。
重庆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课件(下册)第2章 吸收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试题第六章 吸收
天津职业大学传质与分离技术课件第三章 气体的吸收
为改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对CO2气体的吸收性能,选择了四甲基铵甘氨酸([N1111][Gly])、四乙基铵甘氨酸([N2222][Gly])、四甲基铵赖氨酸([N1111][Lys])、四乙基铵赖氨酸([N2222][Lys])4种功能性离子液体作为活化剂与其复配组成新型CO2吸收剂。用恒定容积法考察了总质量分数为30%的混合溶液吸收CO2的性能,分析了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与MDEA...
将AMP(2-甲基-2-氨基-1-丙醇)和PZ(哌嗪)作为活化剂,分别添加于MDEA(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中组成复合溶液,在膜吸收装置上考察了其吸收CO2性能. 通过气液流速、气相组成、液相浓度、负载、膜组件结构和膜结构形态等对总传质系数Kov影响的比较,研究了具有多氨基环状结构的化合物PZ和空间位阻结构的化合物AMP在膜气体吸收过程中对传质的加强作用. 结果表明,多氨基化合物PZ比空间位阻胺A...
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吸收器,针对酸性气体膜吸收传质过程,根据浓差极化时存在局部高浓度区的特点,分别进行了SO2/空气混合气和CO2/空气混合气中酸性气体的选择性吸收实验. 实验测定了SO2和CO2两种不同酸性气体在不同浓度吸收液及不同液速下的总传质系数,比较了两种酸性气体在液相侧的传质特性,根据两组份间化学反应机理的不同,分析了浓差极化对膜吸收过程的影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