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同位素相关记录275条 . 查询时间(0.048 秒)
在发射和再入事故中可能发生的碰撞和冲击是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U)空间应用核安全的重点研究内容,本研究针对RHU意外再入后高速撞击地面的事故工况,基于RHU设计结构以及材料特性,建立了高速撞击动态本构模型,对再入返回后以不同速度、不同撞击角度撞击地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独立变量法分析了速度和角度对撞击后RHU金属包壳变形及破坏效应的影响。通过高速撞击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金属包...
2019年12月23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嫦娥发射阶段同位素热电源应急体系策划与准备”成果鉴定会。由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和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核安保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化安全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评委组,对此次申请的项目进行了评审与鉴定。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常学奇、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迄今为止,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35年。虽然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反思。为更好地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提出规范,2019年10月18-19日,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举办“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执行副系主任项隆元副教授出席本次会议,郭怡副教授主持开幕式。会议...
“十三五”规划重大基础项目北京在线同位素分离丰中子束流装置(BISOL)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采用堆内尺寸表面-电子碰撞混合离子源成功引出20keV的Sn和Rb束流,温度1800度,强度1E11pps,可用于反应堆内裂变束流的引出。
2019年6月14日-16日,第六届全国同位素制备及应用研讨会、《同位素》杂志第六届编委会会议暨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本次会议是在中国核学会指导下,由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会、国家同位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位素》杂志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同位素领域教学、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应用和管理的家单位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碳、氢、氧、氮、硫等轻元素的稳定同位素技术(或称气体同位素技术),作为地球科学领域强有力的技术工具,在解决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演化规律和迁移机制等基础科学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 年 8 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起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会议。为进一步推进该技术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拟定于 2019年 9 月中旬在兰州市召开“第二届全国气体同位素技术与地球科学应用研讨...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等国内外9家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SHANS装置开展了相关实验,在N ≈ 126的轻锕系核区首次观测到了Z = 93的新核素220Np,这是继发现新核素219, 223, 224Np之后,在该同位素链中发现的又一个新核素。借助于先进的波形采样数字化电子学系统,研究...
氦是氘氚聚变反应的产物,氦在材料中的损伤对氢同位素滞留行为有重要影响。目前聚变界的相关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即氦的辐照增加或抑制了氘氚滞留)。为深入理解相关机理,课题组首先采用加速器将3.5MeV氦离子注入低活化钢,在6微米深度处形成氦泡层,再利用等离子体所新建的直线装置PREFACE开展氘注入,发现氘滞留量随着氦的剂量上升而下降;同时,使用减能器将氦损伤层偏移至材料近表面再进...
铼 (Re)、锇 (Os)元素具有对氧化还原的敏感性和亲有机质特性,富集于烃源岩、油砂、原油、沥青等油气藏相关地质样品中,并被用于油气藏同位素定年。该方法既可通过Re-Os等时线直接获取油气成藏过程的绝对地质年龄,又可利用Os同位素初始值开展油源对比。分析近十余年来油气藏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不足,指出为推动该定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应用,学术界和工业界应密切合作共同探索R...
近日,历经三年努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所同位素电磁分离技术中心“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综合技术改造”项目顺利通过国防科工局组织的最终验收,按期完成了改造任务,改造成果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并正式挂牌“同位素电磁分离器装置”,成为我国唯一一台尚在运行的大型同位素电磁分离装置。此次改造的主工艺系统包括:离子源系统、接收器系统、供电系统、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真空系统、冷却系统、化学提纯系统。通过对以...
俄罗斯原子能集团下属企业“电化学厂”的科研人员在日前举行的“原子能2016”国际论坛上展示了其独特的同位素和氢氟产品生产技术。该项目是俄原子能集团公司在其战略倡议计划实施框架内为发展“第二核心”(即扩展非核生产领域产能)目标而实施的项目。
近年来,区域性的Nd-Hf同位素填图正成为探索岩石圈结构和演化,制约陆块边界位置和壳-幔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金属成矿作用耦合关系的重要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的拉萨地体以及澳大利亚太古宙尤冈克拉通,包括地体地壳性质与空间变化规律、成矿系统约束和区域找矿潜力等方面。本文以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为例,使用克里格插值法在MAPGIS平台完成同位素等值线图,基此解析三江地区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
2015年6月7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技术所F-3电磁同位素分离器整机联合调试成功,分离器束流达到了综合技术改造指标。这标志着改造后的电磁同位素分离器具备了稳定运行的条件。此分离器是我国唯一在运行的大型电磁同位素分离器。从2013年年底至今,技术人员相继对离子源、接收器系统、供电控制系统、真空设备和水冷系统等进行了改造和更新。
2015年2月6日12时30分,串列加速器高能端法拉第筒束流达到800epA,串列升级工程在线同位素分离器系统与HI-13串列加速器首次联合调试成功,这标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副院长柳卫平,核物理所、串列升级工程部等单位领导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2013年4月12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完成的《基于回旋加速器的新型同位素研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会由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康铭处长主持,四川省科技厅郑超英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话。鉴定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四川省原子能院、成都云克药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主任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