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航空器结构与设计 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飞行器仪表、设备 飞行器控制、导航技术 航空、航天材料 飞行器制造技术 飞行器实验技术 飞行器发射、飞行技术 航天地面设施、技术保障 航空、航空系统工程 人机与环境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首批相关记录33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空间探日的序幕。经过一系列在轨调试,自2022年8月4日起,“羲和号”对日观测达到最佳状态,科学数据通过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SSDC-NJU, https://ssdc.nju.edu.cn)对外发布。目前,国内外太阳物理工作者正在积极开展基于“羲和号”高质量科学数据的相关研究。近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2022年12月10日,在“怀柔一号” 卫星发射两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和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联合发布“怀柔一号”卫星首批科学数据。此次发布的数据包括首批75个伽马射线暴的详细观测数据,有助于国内外天文学家开展伽马射线暴的“多波段、多信使”联合观测研究。这是“怀柔一号”卫星继实时发布天文警报信息之后,向全世界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服务的...
近日,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正式亮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在记者的见证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在聪小心翼翼地打开塑封包装,展示编号为CE5C0400的月球样品。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通知称,根据《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精神和有关通知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认定5118门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1559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作...
据美国太空网2020年2月11日报道,欧洲空间局(ESA)的“行星猎手”——“系外行星特性探测卫星”(CHEOPS)公布了其拍摄的首批图像,尽管有点模糊,但好于预期。CHEOPS于去年12月18日从法属圭亚那航天中心搭载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升空,望远镜的盖子于2020年1月29日打开,工作团队一直在等待该设备拍摄第一张图像,确认一切正常。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交通运输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工商管理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12月31日,辽宁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6号),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实现了我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历史新突破。
2019年4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批探测器投入科学观测。此次投入科学观测的探测器包括由900个探测器单元组成的、灵敏面积达22500平方米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两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180台电磁粒子探测器和80个缪子探测器。“经过近2年的建设,观测阵列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本次投入观测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超...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入选名单,我校卫星技术研究所教师团队榜上有名。卫星技术研究所形成了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曹喜滨为带头人,以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为主体,核心稳定,富有朝气和创新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协同意识和攻关能力的优秀团队。研究所立足航天、服务国防,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六战六捷”,现已成为我国从事卫星技术创新研究、小卫星研制和应用以及航天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研究所...
在2016年11月12日刚刚结束的“首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奖典礼”上,共有15篇论文获得2011年-2014年3个学年度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有4篇博士论文入选,在相关学校中排名第1。获奖人分别是:柏立战(指导教师:林贵平教授)、富庆飞(指导教师:杨立军教授)、崔林艳(指导教师:戚发轫院士)、费成巍(指导教师:白广忱教授)。
2016年8月25日,高分三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发布。首批影像图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微波反射特征明显,包括北京首都机场、福建厦门等卫星影像,涵盖聚束、条带、扫描、全极化等高分三号卫星载荷典型成像模式图像,反映了不同成像模式下地貌影像特点及海洋环境监测等情况。高分三号卫星于8月10日成功发射后,经卫星姿态稳定及状态建立,于15日首次开机成像并下传数据,目前已完成SAR载荷全部12种成像模...
2015年12月24日下午5时55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升空后第7天,成功获取首批科学数据并下传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介绍,接收到的数据显示,暗物质卫星的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等四大科学载荷探测到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计数与此前地面预测计数率一致,表明暗物质卫星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
北京时间2015年7月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新视野”号近距离飞掠期间获取首批大气数据。数据显示,冥王星富含氮的大气层一直延升到表面1600公里的高度。这是首次在270公里以上的高度观测到冥卫星的大气。而从大气逃逸的氮在冥王星身后形成了数十公里长的等离子体拖尾。
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遥感地球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于北京时间8日上午10时44分,成功接收到中巴资源卫星04星的首轨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并在国内首次实现首轨卫星影像数据实时显示。
经过在宇宙空间日以继夜的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飞驰,以追逐彗星为使命的罗塞塔号探测器终于拍摄到67P-ChuryumovGerasimenko喷射出的气体和尘埃,而也就在此刻,两者与太阳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