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沈阳相关记录201条 . 查询时间(0.562 秒)
2024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针对多层复合玻璃厚度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色散的大量程高精度谱域光学低相干测量方法。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3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仪器测量领域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中国科学院2区TOP期刊,影响因子5.6)。
20233年来,微纳塑料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微纳塑料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几乎对所有生命体构成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人类和动物很容易通过饮食途径意外地摄入微纳塑料,而持续的摄入会致使微纳塑料在肠道系统中形成累积。目前,关于微纳塑料对高等生物肠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续暴露后对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尚缺乏认识。因此,亟需探讨微纳塑料长期经口暴露对哺乳动物肠道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毒理机制。
2023年来微纳塑料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微纳塑料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几乎对所有生命体构成潜在的健康风险。人类和动物很容易通过饮食途径意外摄入微纳塑料,持续的摄入会导致其在肠道系统中形成累积。目前关于微纳塑料对高等生物肠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续暴露后对肠道屏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仍缺乏认识。因此了解微纳塑料长期经口暴露对哺乳动物肠道系统的毒性效应及其毒理机制十分重要。 
牛微博士,副教授,新能源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承担火电厂水处理技术课程授课和课程建设任务。
唐坚博士,副教授,新能源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才,辽宁省化工学会理事。
材料结构与缺陷研究部旨在以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以晶体材料的结构与缺陷为主要研究内容,深入探索材料科学前沿问题以及显微分析新方法。主要研究方向:晶体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倒易空间解析及实空间的原子结构图谱、基于铁电极化的量子材料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特性、腐蚀介质条件下的材料电子显微学、扫描透射电镜微分相衬成像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金属形变动力学的定量电子显微学、材料结构与缺陷的理论计算。未来5年,...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首批建设的6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在原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和已形成优势学科群基础上,依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于2017年11月21日由科技部正式批准组建,并于2018年4月14日正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研究中心组建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国家研究中心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首届国家研究中心主任为卢柯院士。
功能材料界面由于经常表现出不同于体材料的新颖物理、化学现象与性质而备受关注。比如,人们在材料界面上发现了二维电子气、界面超导、界面发光和界面磁性等。这些有趣的界面现象与性质通常归因于界面上强烈的物理与化学交互作用,因此它们大多数出现在共格界面和半共格界面上。 
2023年3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研究员卿光焱团队与本草物质科学研究室中药科学研究中研究员梁鑫淼团队合作,在糖链结构解析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糖链的衍生化标记策略,实现了基于蛋白质纳米孔的糖链单分子检测和对不同糖链的辨识,并揭示了纳米孔界面的检测机制。
2023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和流程工业团队与东方润安集团(常州)合作在精密铜管智能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合作,成功开发出铜管连铸过程在线数值仿真技术、铜管铸坯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和结晶器智能水冷控制系统,解决了铜管智能加工领域的一些重要技术瓶颈,引领了精密铜管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2023年1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热化学研究组研究员史全团队、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陈英教授团队合作,在柔性纤维型相变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湿法纺丝和真空浸渍制备了柔性石墨烯—氮化硼纤维基的相变无纺布,并将其用于可穿戴人体热管理器件中。该复合相变无纺布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储热能力、透气性能...
2023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在利用聚合物光催化剂生产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基于对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的电荷分离能力的提升,以及光催化反应路径的调控,提升了RF树脂的光催化产H2O2性能,使其太阳能到化学能(SCC)的转化率达到1.2%。
2022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与厦门大学吴安安副教授团队合作,发现碱(土)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LiH)可通过化学链方式,介导苯胺C-N键氢解生成苯和氨(简称为“CL-HDN”),并提出其中负氢(H-)亲核进攻苯环促进芳基C-N键断裂是该过程的关键步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高温结构材料研究部先进材料凝固与制备技术课题组在我国国产化高放废液玻璃固化熔炉电极研制中,成功完成熔炉电极材料研制任务。日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表示感谢。
2022年3月4日,“沈阳市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暨2022年度重点工作研讨会在冶金馆301会议室召开。沈阳市科技局社会发展处副处长孙宾、冶金学院院长刘承军以及重点实验室部分核心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重点实验室主任谢锋教授主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