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相关记录246条 . 查询时间(0.526 秒)
张林鍹,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工业智能与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1.虚拟装配及其相关技术研究;2.虚拟现实(VR)环境下的产品研发及其相关技术研究;3.产品研发信息化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叶朝辉,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检测与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领域:[1]电子技术及应用;[2]三维声波测井研究。奖励与荣誉:2021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2019年获得首届北京市高校优质教材奖;2021年获得清华大学思政课程示范教师称号;2018至2020年连续获得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等。
芯片对于民用和国防多个领域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核心科技的“卡脖子”难题之一。根据摩尔定律,晶体管的沟道长度逐年缩短,与此同时半导体材料的厚度也会同比例微缩。但随着晶体管沟道尺寸的极限微缩,传统硅基晶体管的尺寸已达到物理极限,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代新型半导体材料进一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单层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TMDCs)面内异质结由于具有原...
2022年9月16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可安等一行访问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任康重庆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党委副书记郑泽东主持。
2022年8月24日,第十六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十二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颁奖典礼以线上线下形式在北京、石家庄和张家口三地同步举行。中国发明协会公布2021年第十二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获奖名单,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赵争鸣教授获奖,赵争鸣还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
刘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电子系,长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优秀博士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15年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刘仿博士在微纳结构光电子器件的研究中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Photonics Research、Optica、Scientific ...
为庆祝建系90周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联合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成功举办十期系庆学术论坛。学术论坛分别邀请了电机系十个研究团队及国内外专家、校友就每期主题进行了汇报交流和学术研讨。论坛采取线上直播形式,十期论坛共计超过13万人次在线观看,峰值在线人数超过2.5万。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电力能源企业的专家学者、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观看并参与线上交流。
2022年6月27日上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魏少军教授来访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就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培养等相关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芯半导体”)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卫,副总裁赵斌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参加座谈,并为粤芯半导体与微电子学院联合建立的感传算芯片与系统实验室揭牌。广州国际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综合事务办公室主任关春兰,微电子学院...
任艳频,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员,自动化系实验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有电子技术及应用、虚拟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数字家庭(联想工作期间)。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线路课程授课竞赛一等奖,2016年/2008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2项,2014年/2010年清华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2009年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先进芯片是当前信息社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最底层科技基石,掌握新一代芯片的材料、工艺、器件、设计、制造是相当长时间内科技战略创新的主战场之一。由于经典的几何微缩的摩尔定律在2003年90nm节点,和等效的摩尔定律在2020年7nm节点都相继失效,硅基晶体管的微缩速度大大降低,主要原因是晶体管在多个几何维度进入了亚10nm尺度,传统半导体材料的量子效应开始显现,继续微缩遇到了很大的材料、工艺、器件结构、...
2021年11月14日,应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邀请,清华大学叶佐昌研究员与我院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方向的师生进行线上学术交流,并作题为《TED模拟电路硬件设计语言和模拟敏捷设计》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董军教授主持。
近日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获悉,由清华大学牵头,华能江苏公司、中国电科院、北京创拓标准研究院参与发起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分析的基于变流器发电单元的通用均方根值(RMS)仿真模型”(IEC TS 63406 ED1 Generic RMS simulation models of converter-based generating units for power...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先进制造学部张旻、王晓浩团队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林立伟团队合作,在前期柔性机器人压电谐振高效驱动结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静电调控摩擦力实现柔性微型机器人高速转向控制的方法。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语音与音频技术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基于注意力机制和能量评分器的关键词检索系统。
【2020年专利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2020年申报专利85项,获得专利授权51项(其中职务发明专利49项)。2020年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86篇,其中:国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6篇,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2篇,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8篇,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0篇。公布的2019年SCI(网络版)收录的论文为101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