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纳米相关记录528条 . 查询时间(0.251 秒)
2022年1月2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在PVP辅助热力学合成可调晶面的Au多面体阵列及其SERS性能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Small 上。贵金属纳米粒子如Au,具有独特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质,当其形成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或二维非密排Au纳米颗粒阵列时,由于近场或远场耦合效应,将会导致LSPR的改变或衍射耦合峰的出现,进而使得其在传感、...
恶性肿瘤通常存在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容易转移复发,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2022年来,基于内外源刺激响应的功能纳米载体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有望为更安全、更高效地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刘晓帅,男,暨南大学纳米光子院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6月于中山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提前一年),同年7月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引进计划,全职加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20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一直围绕“微纳生物光子器件”方向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通过优化光纤光镊和扫描光镊两种技术方案,精准操控自然存在的生物细胞,...
文龙现为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教授。2013年毕业于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随后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加入暨南大学至今。长期从事微纳半导体器件和纳米光学方面研究,包括Ⅲ-Ⅴ族化合物功率及光电器件、硅基光探测器、硅基调制器等。近年来面向硅基光电集成和片上检测传感应用,聚焦于纳米光学与半导体器件的功能化和片上化集成,如可直接电读出的光学传感器和片上光谱器件等。研究...
一直从事微纳光操控和生物光子学的基础研究,针对微环境中致病菌、恶性细胞等生物微粒的精准操控与探测及其在单细胞层面的致病机理及精准微手术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在Nature Rev. Mater.、Nature Commun.、Adv. Mater.、Light: Sci. Appl.、Nano Lett. 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大学、北京...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的、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失活和细胞脂质过氧化发生为特征的非凋亡性细胞死亡。现在报道的大多数纳米催化铁死亡主要局限于铁基材料。非铁基纳米材料诱导的以ROS增加和GPX4失活的类铁死亡细胞死亡方式很少被探究,对该方面的研究有可能为铁死亡治疗提供更有希望的扩展前景。
低共熔溶剂(DESs)是由一定化学计量比的氢键供体和氢键受体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低共熔混合物,具有制备简单、蒸气压低、环境友好等特性,应用广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手性分离与微纳分析课题组围绕新型DESs介导的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前期,该课题组通过实验优化结合模拟计算,以强碱性氢氧化物作为氢键受体、有机二元醇作为氢键供体设计合成出新型碱性DESs,并以其为溶剂、反应物和模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可调纳米机电二维阵列上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郭国平、宋骧骧等人与本源量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实现了基于石墨烯的纳米机电二维阵列器件,展示了对呈带状分布的谐振频率的电学调节。相关研究成果2021年10月18日以“Graphene-Based Nanoelectromechanical Periodic Array with Tunable Frequency”为...
常规的药物递送主要依靠药物在血液或其他生物流体中扩散完成,这种被动扩散方法存在病患区域递送效率低且副作用高等缺点。游动纳米机器人被认为是实现主动靶向药物递送的理想方案,但如何让微纳机器人突破多重生物屏障以及实现在体内实时成像与控制仍然面临着挑战。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无污染、无毒、生物降解性好的“绿色”润滑剂的开发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润滑剂的主要组成要素为润滑介质(基础油、水、离子液体等)和添加剂,因此,开发“绿色”添加剂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六方氮化硼纳米片(h-BNNSs)与石墨烯结构相似,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高温抗氧化性和化学稳定性,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添加剂。然而,由于h-BNNSs化学稳定性好,难以改性...
2021年8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计算力学实验室与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王博教授研究团队开展合作,在纳米限域传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孔容、均匀可调的孔径、易于化学改性的内外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诸如药物输运、基因治疗、生物传感器、分子影像、组织工程等纳米生物技术领域显示出良好的性能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还被广泛地用作分子药物或者功能材料的载体,用于各种重大疾病尤其是肿瘤的高效诊断和治疗。
2021年5月17日,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会评论》以“Tutorial Review”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课题组受邀撰写的评述论文“Soft chemistry of metastable metal chalcogenide nanomaterials”(Chem. Soc. Rev. 2021, DOI: 10.1039/d0cs00881h),阐述了利用“软化学”反应策略对...
2021年4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试验六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光学系统遮光板表面采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发的纳米复合超黑涂层材料,实现对太阳光及地气光等杂散光的抑制,将大幅提高卫星光学系统对暗弱目标的探测能力。空间卫星光学系统的暗弱信号探测能力和精度严重受到杂散光影响,超黑材料光吸收率提高1%即可数量级地提升其抑制杂散光的能力。基于碳纳米材料本征吸光和微纳复合...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内多家单位的科研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柔性碳纳米管-量子点神经形态人工视觉芯片,研究成果于3月19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面向神经形态视觉系统的柔性超灵敏光电传感阵列(A flexible ultrasensitive optoelectronic sensor array for neuromorphi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