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热工学 动力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 动力与电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动力与电气工程 流动特性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0.178 秒)
耦合多个反应器的循环流化多床装置可用于煤热解-气化-燃烧、基于钙循环的内在碳捕集气化-吸收剂再生等工艺,但目前研究的多床热态以及冷态试验装置所达到的固体循环流率普遍不高。高通量循环流化床具有高固体通量、高颗粒浓度的特征,可实现较高的煤气化反应强度和效率,对煤种适应性较好,但目前能够实现高固体循环流率大都是基于单床装置。因此,有必要对循环流化多床装置实现高固体通量开展研究。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团队在连云...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光电系统热管理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高可靠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槽群复合相变热沉中介质流动与强化换热特性影响的研究。该团队根据微槽群毛细润湿及其流动特性,发展了微槽群毛细润湿及流动特性的理论模型,旨在揭示微槽群取热热沉微流动机理及其与复合相变强化传热的内在联系。由于毛细压力梯度的逐渐变化使得曲率半径连续变化,...
目前,针对气固流动特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三种手段。电容层析成像测量作为一种可视化非接触测量方法,已经被用于气固流动过程的测量,可对流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以及对数值模拟的模型进行修正。但这两种方法都是独立对流动过程进行测量和预测,二者之间并没有流动和测量信息的直接交互。
对一种增强型双喉道射流推力矢量喷管开展了内部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其在不同次流压比状态下的内流结构和沿程静压分布.试验结果显示:在基准双喉道矢量喷管尾部附加扩张段后,能够以2.8%的次流消耗率获得超过20°的平均气流偏角,这表明通过附加扩张段来增加喷管矢量角的设计概念是可行的.在凹腔内,增强型双喉道射流推力矢量喷管的静压分布规律与基准双喉道矢量喷管一致,但在附加的扩张段内,下壁面的压强要明显高...
建立分别描述气相和液相湍流的两相湍流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新型水煤浆气化炉洗涤冷却室内气体穿越液池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对气化炉洗涤冷却室内的气液流动进行较好的预测。研究发现,气体在反折向上流动过程中,在冷却管外壁面聚集并主要沿冷却管边缘上升,且具有较大的上升速度;气液湍动能主要发生在冷却管出口及冷却管外壁面附近;洗涤冷却室内分隔板的存在促进了气体的扩散,使...
先后在高10 m,提升管截面分别为边长0.27 m方形和内径0.187 m圆形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开展针对B类石英砂颗粒的实验,研究提升管结构及操作条件对床内流动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实现高密度循环流动的条件。圆床中固体循环流量Gs超过300 kg/(m2s),实现了高密度循环;方床中由于装置结构因素,影响了Gs的提高。与A类颗粒不同,对于实验采用的B类颗粒,固体循环流率超过饱和循环流率时,轴向固...
为获得具有阻尼拉金和叶顶间隙的叶栅通道内复杂流动的详细状况,采用重整化群湍流模型(RNG k-ε)、壁面函数法、结构化网格,混合平面法建立了三维黏性流动数值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某汽轮机末级的流动状况。结果表明:阻尼拉金附近沿叶片展向动叶表面静压、通道内流线分布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吸力面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叶顶和动叶吸力面上都发生了流动分离现象,表明该处存在分离涡和泄漏涡;同时,由于叶顶间隙的...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椭球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离散单元法直接数值模拟。椭球形颗粒由3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建立了椭球形颗粒的碰撞机制,详细分析了其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主要是碰撞力和重力,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不同物性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特性,分析颗粒物性对流型、空隙率分布以及颗粒分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动摩擦系数越小,颗粒流动越接近整体流,滑动摩擦系数越大,颗粒流动越接近漏...
采用多元颗粒模型对玉米形颗粒在移动床内的流动进行了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直接数值模拟。玉米形颗粒由4个叠加在一起的球元构成。讨论了玉米形颗粒的碰撞机制及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主要是碰撞力和重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移动床内的颗粒流动特性,分析了摩擦系数对壁面所受应力、颗粒空隙率及速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越大,卸料所需时间越长,且...
对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高温分离器入口长烟道和短烟道内的气固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应用高速摄影机,拍摄了示踪粒子在2种结构的入口烟道中的运动轨迹,并进行了示踪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通过示踪粒子的轨迹分析,得到不同结构的分离器入口烟道对固体颗粒的加速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长烟道内颗粒速度的增幅性能比短烟道内颗粒的增幅性能好...
以极性液体蒸馏水、无水乙醇和非极性液体R113作为实验工质,流过相对粗糙度1.40%、水力直径170.37 mm,相应高宽比为0.66的由晶体密封生长所形成的矩形紫铜微管,测量微管进出口参数及微管内流体流量,从而获得雷诺数Re与摩擦阻力系数f、Re与Poiseuille数Po、Re与压力梯度Dp/DL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43.17 < Re < 4 091.5的实验范围内,流体的极...
以直径0.06 m、高5 m的高通量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考察在高颗粒循环量和较高气体表观流速下,平均粒径为140 mm、密度为2 700 kg/m3的Geldart B 类颗粒气固流动特性。试验发现,截面平均颗粒浓度分布总体上为下浓上稀,并随操作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悬浮上升流动结构区域随着颗粒循环速率的增大而向上延伸。滑移因子、截面平均颗粒浓度与无量纲滑移速度之间...
应用电导法测量壁面降液膜厚度,研究降膜反应器中液膜附着于壁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平均膜厚及方差分别描述液膜厚度与波动特征,得到降膜反应器中表面受旋转气体剪切作用时液膜流动状态。以进口气速为试验因素,结果表明:表面气体剪切力对降膜流动形态产生显著影响,使水膜在筒体不同侧面及高度分布不均,进口段尤为明显,降膜流动急剧偏折。进口气速越大,干扰越显著。在液膜流率为0.16 L/(m×s),进...
基于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三维模型,采用RNG k-e湍流模型,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壳侧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同壳侧流量下,螺旋角为15°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压降略大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其余各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换热系数和压降均小于弓形折流板换热器;随螺旋角的增大,连续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侧...
在转子副槽通风冷却系统中,副槽结构、径向风道分布、槽楔出风口直径等参数,直接影响转子风道冷却介质流动特性。为减少副槽通风系统转子轴向温差及热应力,必须使转子沿轴向各径向风道内冷却介质流量分配尽可能均匀。针对转子副槽通风系统的结构特点,建立转子绕组通风离散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125 MW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副槽通风系统进行计算。研究副槽结构、转子槽楔出风口直径、转子径向风道布置等对转子径向风道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