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材料科学 离子相关记录559条 . 查询时间(0.403 秒)
近日,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郭少华副教授和周豪慎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P1(_)-NCM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独特的层状三斜晶系相结构和纳米尺寸的无钠界面层,并且在宽的电压范围2-4.5V展示出无相变的特性,因此P1(_)-NCM材料展示出了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其在潮湿空气存放60天后的样品还是能展示出优秀的结构稳定性和组装成电池后具有超长循环寿命。该工作以“A Phase-Transi...
近日,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尹龙卫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Heteroatomic interface engineering in MOF-derived carbon heterostructures with built-in electric-field effects for high performance Al-ion batteries”(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衍生异质原子掺杂界面工程构建内...
我校学化学学院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外专千人计划项目”专家、超分子化学与材料方向外籍导师Mihail Barboiu教授研究组致力于冠醚衍生物协助离子传输的研究,报道了一系列高选择性钾离子通道(J. Am. Chem. Soc.2006, 128, 9541-9548; 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4473-14477; J. Am. Chem. Soc. ...
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钟本和教授、郭孝东副教授课题组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Design and Synthesis of Layered Na2Ti3O7 and Tunnel Na2Ti6O13 Hybrid Structure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for Sodium-Ion Batt...
使用海藻酸钠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溶剂热法原位合成了不同形貌的含碳ZnFe2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Raman)光谱等对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曲线(CV)和交流阻抗谱(EIS)等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形貌的复合材料中,具有类蒲公英状纳微复合结构的含碳ZnF...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化学与材料实验室研究员阎兴斌团队利用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开放的孔道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控的结构,从MIL-125(Ti)和ZIF-8入手,成功制备了结构稳固并兼具快速动力学特征的TiO2/C纳米复合负极材料和具有高比表面积的3D分级纳米多孔碳ZDPC正极,在NaClO4/EC-PC有机电解液体系,成功构筑了高性能新型钠离子混合电容器。研究发...
近日,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江选教授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高比容、长寿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红磷/硫化聚丙烯腈。该材料具有很高的放电容量(~1300mAh/g)和优异的循环性能(100周容量保持率大于91%)。在该工作中,团队成员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功能化导电聚合物-硫化聚丙烯腈作为导电基体,不同于普通的碳导电骨架,该导电聚合物富含C-S-S-官能团,可通过简单的球磨方式与红磷形成化学键合(C...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Penne-Like MoS2/Carbon Nanocomposite as Anode for Sodium-Ion-Based Dual-Ion Battery为题,在线发表在Small上。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LIBs)的综合迅能,设计和开发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低成本的新型负极材料来替代较低容量的石墨负极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金属氧化物具有容量高、易制备、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类有前景的候选电极材料。然而,其在充放电期间的巨大体积变化使得材料易粉碎和聚集,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差。此外,金属氧化物通常导电性较差,会影响活性材料的充放电速度和利用率。为了减轻这些问题,一种有效的策略将金属...
应用高场非对称离子迁移谱(FAIMS)技术,无需经过萃取、富集等过程,可直接进样分析甲基丙烯酸甲酯在水基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通过考察扫描次数、样品温度、取样体积、载气流速和溶剂掺杂对离子特征信号的影响,确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检出限为10 μg/L,并建立了FAIMS检测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离子流强度与浓度关系曲线.该方法操作便捷、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近日,等离子体所陈长伦副研究员与华北电力大学王祥科教授应《化学会评论》(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邀请发表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用于放射性污染治理”论文。该期刊是英国皇家化学会专门发表评述性论文的一级学科顶级期刊,2017年影响因子为38.618。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Si2的嵌锂路径。首先计算Li嵌入NiSi2各反应的嵌锂形成能、理论质量比容量和体积膨胀率,然后研究Lix Ni8Si4 (x=0, 1, 4)的电子结构,计算其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研究结果表明:Li嵌入NiSi2最有可能的3步反应路径为12Li++12e-+7NiSi2→ Li12Si7+7NiSi,13Li++13e-+...
近日,由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基金联合资助、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夏春谷研究员和李臻研究员共同撰写的《功能化离子液体》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功能化离子液体是充分利用离子液体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的特点,在骨架中引入特定功能性基团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材料,是离子液体的重要分支,关于其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备受关注。根据功能性基团所处的位置,功能化离子液体包括阳离...
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蓬勃发展,但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低、电池比能量低等问题成为了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富锂锰正极材料xLi2MnO3·(1-x)LiMO2 (M=Ni,Co,M) 具有比容量高(>250 mAh/g)、工作电压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最近几年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富锂锰正...
应用水热法将Co2+、Mn2+和Cu2+ 掺杂到纳米镍锌铁氧体粉末中,使用XRD、TEM和VNA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样品的粒度、形貌、电磁损耗性能以及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钴镍锌铁氧体纯相,以提高Co2+的含量。结果表明:掺杂后纳米镍锌铁氧体颗粒的结构由球形转变为不规则四边形,平均粒径增加到35~60 mn。掺杂Co2+后,晶格常数由0.8352增加到0....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