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聚碳酸酯相关记录27条 . 查询时间(0.13 秒)
科思创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工厂建成了其首个聚碳酸酯共聚物工厂,该工厂能够以工业规模生产这些高质量塑料。科思创自行开发的新平台技术基于创新的无溶剂熔融工艺与新的反应器概念。这使得聚碳酸酯具有可调节的性能,近年来已在实验室和中试规模上进行了开发和测试。该投资额达数千万欧元,涵盖一个试点工厂和一个生产工厂。
SABIC推出了由10种LNPELCRIN共聚物树脂组成的新产品组合,可以减少零件的碳足迹,同时提供理想的性能和美观性。采用这些聚碳酸酯基共聚物材料,其中含有高达75%经认证的消费后回收(PCR)含量,可以帮助客户在不牺牲关键性能的情况下推进其可持续发展计划。与含有PCR含量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竞品相比,新型LNP共聚物树脂具有全面的高性能。
昨日,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继百万吨乙烯项目后,中国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合作的又一硕果,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聚碳酸酯市场需求,促进高端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聚碳酸酯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属于高端化工新材料,具有无色透明、耐冲击、耐热坚固、轻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气电子、医疗设备等领域。 此次投产的聚碳...
2023年8月31日,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PC)项目在天津南港工业区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是继百万吨乙烯项目之后,中国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合作的又一硕果,为双方在中国的紧密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将进一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PC市场需求,促进高端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基于1,4:3,6——二缩水己六醇的高耐热性脂肪族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含脂肪族聚碳酸酯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可生物降解聚酯-聚碳酸酯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1920年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施陶丁格发表《论聚合》一文,标志着高分子化学的诞生。上世纪50年代,齐格勒与纳塔开发出高效烯烃聚合催化剂,以聚烯烃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由于性能优异和价格低廉受到广泛应用,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进入21世纪,从聚合物到单体的闭环回收成为合成高分子科学的新兴研究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曾连续两年被IUPAC列为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将具有负双折射系数的双酚芴{9,9-二[4-(2-羟乙氧基)苯基]芴,BPEF}与双酚A(BPA)共聚,制备本征双折射率接近零的含双酚芴聚碳酸酯(共聚PC).研究发现,碱性强、pKa值大的催化剂可以缩小BPA和BPEF的活性差异,有利于制备高分子量含双酚芴聚碳酸酯,缩聚温度为265℃、缩聚时间为40min时产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低的黄变指数.BPEF和BPA投料比(摩尔比)为40/60时共聚体系...
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对材料在高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不同应变率条件下聚碳酸酯材料的动态变形行为由高速相机采集系统和二维数字散斑相关方法获取。采用一级轻气炮装置开展了平板撞击试验,测定了材料一维平面波下的Hugoniot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所测得的应变与二维数字散斑相关技术(2D-DIC)得到的结果吻合。聚碳酸酯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加...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聚合物领域,由于聚合物的不可降解或降解选择性差等问题会导致大量聚合物废弃物的产生。通常,聚合物降解条件非常苛刻,如高温、高压等,导致最终得到的原始单体收率低。如何将废弃的聚合物降解为原始单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德国拜罗伊特大学研究小组利用橙皮中提取的苎烯氧化物(Limonenoxid)与二氧化碳合成,获得了一种名为PLimC的聚碳酸酯材料。这种纯天然的绿色材料具有广泛用途,该项成果被刊登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为了研究激光透射焊接塑料过程中温度分布对焊接显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使用激光透射焊接技术焊接聚碳酸酯(PC)的三维有限元热分析模型,通过子程序DFLUX和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超高斯型热源的动态加载,有限元分析得到激光透射连接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P=40 W,焊接速度v=40 mm/s时,焊接温度达到333.8℃,焊接强度最高(1.3 kN),焊接...
在常温常湿下,对聚碳酸酯(PC)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单轴应变循环和非对称应力循环实验。讨论了PC材料在不同加载水平、加载历史、应力率和峰值保持时间下的循环变形特征。结果表明:PC材料在应变循环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循环软化特性,其响应应力幅值在应变循环中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而下降,但不是很明显;PC材料在非对称应力循环加载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棘轮行为,棘轮应变随着平均应力和应力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平均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