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金属离子相关记录25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本发明涉及固定指示剂的用于重金属离子检测的试纸制备及应用,包括硅胶溶胶凝胶的合成、指示剂的固定以及比色三步。采用四乙氧基硅烷和含有疏水官能团的硅氧烷为混合硅源,酸性条件下水解合成硅胶溶胶凝胶。分别将该凝胶与特定的疏水性或水溶性金属离子指示剂混合,均匀涂覆于硝酸-醋酸混合纤维素膜上,氮气保护下干燥。该试纸可用于水中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在10分钟内可分别对水中多种痕量重金属离子进行快速半定量的测定。
家蚕和蜘蛛等泌丝动物拥有类似的纺丝器官和纺丝机制,它们以水溶性蛋白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特定的组装和结构转变,生产出强度和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丝状纤维。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的储氢材料,其特征是由金属离子改性含氮有机化合物,使其在常温下以离子型固态晶体形式存在,并在较低的加热温度下释放氢气。将一系列含氮有机化合物(胺、醇胺、氨基酸、氨基酮、脒、酰胺、酰肼、脲、含氮杂环等)与金属单质或金属化合物(金属氢化物、金属复合氢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无机金属盐等)按一定比例进行反应,获得相应由金属离子取代的产物。这种具有一定结构的离子型产物,能够在较低温度下释放...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驱动的金属离子相转移法制备过渡金属纳米材料。具体包括:配制过渡金属盐与碱金属卤化物的混合水溶液,加热,使得金属离子与卤素阴离子结合为带有负电荷的配位化合物,将该溶液加入到溶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憎水性溶剂中,实现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相转移。转移至憎水性溶剂中的金属配位化合物可用于制备过渡金属纳米材料。
金属离子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存储及转换,其中传统层状正极材料仅利用了过渡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可发挥的理论容量非常有限。近些年来,具有混合阳离子和阴离子氧化还原活性的新型层状正极材料,能提供更高工作电压和容量,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不稳定的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容易造成循环容量降低和电压衰减,严重限制了其商业应用。针对这一问题,肖小玲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碱金属离子电池锰...
2022年10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矿物与环境团队在金属离子如何影响层状氧化铁矿物-(氧化态)绿锈的结构组成、形成演化和界面重金属吸附-氧化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环境地学期刊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和Chemical geology。该项目研究结果明确了具有不同水解速率和氧化还原特性的金属离子共存条件下,(氧化态)绿锈的形成-转化规...
金属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熊世权等通过分级结构γ-AlOOH/Fe(OH)3和离子液体构建复合物电极材料,实现对Hg(II)和Cu(II)离子的分析。该工作对环境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分析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Electrochimica Acta 287(2018...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黄行九和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跃进合作,利用简单易制备的纳米材料成功实现对复杂水稻伤流液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电化学检测。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 杂志上(2018, DOI: 10.1039/C8EN00879E)。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了一种超浸润重金属离子检测纸芯片。首先,通过喷墨打印法实现了高精度超浸润图案的制作,然后在超浸润图案内通过喷墨打印探针分子实现了重金属离子分析纸芯片的制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只需将纸芯片放入待测水样中,根据颜色变化即可实现水样中重金属离子的可视化分析。
应用水热法将Co2+、Mn2+和Cu2+ 掺杂到纳米镍锌铁氧体粉末中,使用XRD、TEM和VNA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样品的粒度、形貌、电磁损耗性能以及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钴镍锌铁氧体纯相,以提高Co2+的含量。结果表明:掺杂后纳米镍锌铁氧体颗粒的结构由球形转变为不规则四边形,平均粒径增加到35~60 mn。掺杂Co2+后,晶格常数由0.8352增加到0....
选矿废水排放量约2亿吨/年,占全国工业废水的10%,直接排放将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实现选矿废水循环回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微细颗粒及重金属离子是制约废水回用的两大关键因素,将直接导致后续浮选指标的恶化。陈运法课题组针对微细颗粒和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设计合成了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实现了功能基团的充分利用和无机与有机组分吸附机理的高效协同。
近期,智能所黄行九研究员课题组结合XPS技术详细研究了重金属离子与Fe/Mg/Ni三元插层纳米材料(Fe/Mg/Ni-LDH)的作用机制并成功实现对Pb(II)的高选择性检测。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7, DOI: http://dx.doi.org/doi:10.1016/j.jhazmat.2017.05.017)。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郭正副研究员通过合成具有原子级厚度的磷酸钛(TiP)薄层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修饰电极,实现了Pb(II)的高选择性电化学检测。该工作在利用薄层纳米材料的高吸附性能提高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RSC Advances,2016, 6, 72975。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中国科技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李群祥教授合作,从纳米金属氧化物晶面的角度设计对重金属离子的高灵敏电化学传感界面,其研究结果不仅提出了从源头上,即从晶面的角度、在原子级别上设计高灵敏电化学敏感界面的新思路,而且揭示了纳米材料增强电化学响应的本质所在。该研究成果近期被Nature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Sci. Rep. 3, 2886; DO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