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电子科学与技术 激光相关记录1112条 . 查询时间(0.436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专利:X射线微探针的激光定位装置
2023年7月11日,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华芯”)在2023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举办“氮化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签约发布仪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利用自主研制成功的500mm口径激光通信地面系统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吉林一号MF02A04星开展了星地激光通信实验,通信速率达到10Gbps(每秒10G比特),所获取的卫星载荷数据质量良好,可满足高标准业务化应用需求。本次实验标志着我国已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通信的工程应用,星地通信速率由Gbps迈入10Gbps时代。
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以成熟稳定的CMOS工艺为基础,将传统光学系统所需的巨量功能器件高密度集成在同一芯片上,极大提升芯片的信息传输和处理能力,可广泛应用于超大数据中心、5G/6G、物联网、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由于硅(Si)材料发光效率低,因此将发光效率高的III-V族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GaAs)外延在CMOS兼容Si基衬底上,并外延和制备激光器被公认为最优的片上光源方案。由于Si与Ga...
近日,飓芯科技的氮化镓(GaN)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线投产发布会在柳州市莲花山庄1号厅举行,柳州市长张壮出席发布会并宣布产线正式投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甘子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罗毅,广西飓芯科技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胡晓东,副市长汤振国,广西飓芯科技总经理宗华博士,市政府秘书长刘伯臣共同见证。
近日,长光华芯车载激光雷达芯片产品顺利通过车规级AEC-Q102认证,加上2022年12月份通过的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长光华芯已拿到进入汽车电子行业的两张通行证,是汽车厂商合规可靠的车载激光雷达芯片供应商。目前多数汽车厂商使用的零部件都要求具备AEC-Q认证,AEC-Q认证是国际通用的车规元器件产品验证标准,通过AEC-Q认证意味着产品能够应用于汽车上。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领先厂商睿创微纳2023年3月13日发布公告称:将通过设立子公司,布局光子芯片,打造国产特种芯片企业。据披露,睿创微纳与无锡微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拟共同出资1000万元设立睿创光子(无锡)技术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600万元,无锡微分出资400万元。由于睿创微纳实际控制人马宏担任无锡微分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公司高管陈文礼担任无锡微分的合伙人,因此本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未来的诸多高新技术应用和重大科研项目都迫切需要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的窄线宽激光,这些应用领域包括未来自动驾驶普及可能采用的调频连续波激光雷达,低轨道卫星网络使用的相干激光通讯,即将开展的太空引力探测,以及量子信息等。成熟的窄线宽固体和光纤激光在过去10年间线宽停留在kHz量级,体积大成本高,无法满足上述经济发展和科研项目对激光性能、成本和体积提出的更高要求。
集微网消息,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阜时科技”)获得奇瑞集团旗下瑞丞基金和先导产投(苏州智能车联网基金)的战略投资。
日前,国内首款波长660纳米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芯片(660VCSEL芯片)在万州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化生产,这款芯片广泛应用于激光指示、激光扫描、血氧传感、烟雾探测等领域。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苏州识光芯科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百度关联公司三亚百川致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公司注册资本由1495万人民币增至约1656.3万人民币,增幅约10.7%。
2022年12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圆偏振激光控制单层石墨烯产生反向光电流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directional residual current in monolayer graphene under few-cycle laser irradiation为题发表于Optics Express。
中国在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领先     汽车  激光  雷达  市场       2022/10/24
全球知名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Yole Intelligence近期发布了《2022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报告》。
国产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领头羊——仟目激光(Qianmu laser) 面向数据中心建设,宣布其25G VCSEL 1X1和1X4芯片累计出货量超过KK级,为数据中心服务建设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芯片解决方案。继2020年仟目量产其4X25G NRZ芯片之后,该芯片大受市场欢迎。
激光多普勒测速”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属于近代物理实验核心项目,是物理学专业的必修实验课。教学团队成员由正高级实验师范嗣强、高级实验师张菊花、副教授熊元强、张红和王维泽两位讲师组成,5位成员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创新能力。该课程技术支持团队成员由重庆市昭信集团雷志阳讲师和王雨工程师构成,主要负责虚拟仿真实验的在线技术支持、平台管理和维护等。教学团队共主持市级教改项目4项,技术支持团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