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合肥相关记录126条 . 查询时间(0.15 秒)
2022年10月1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博士生刘才斌在氢同位素输运的同位素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测试包层模块(TBM)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评估氚增殖效率,但来自于等离子体的氚会轰击渗透进入TBM,并与增殖的氚混合,进而影响氚增殖效果评估。考虑到等离子体中含有氘、氚两种氢同位素粒子,其...
2022年10月9日上午11点,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ARFT)首根环向场(TF)线圈全尺寸导体完成运输交付,该导体总长936.05米,是目前国际上尺寸最大、长度最长的CICC导体。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建刚、副总工程师傅鹏、总师办副主任黄素贞现场见证。
2022年10月1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课题组在耐热抗辐照钢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聚变核领域学术期刊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上。博士研究生朱高凡为论文第一作者,黄群英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核反应堆乏燃料场外运输安全是确保核燃料后端循环与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开展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研究,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潜在薄弱环节从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意义。充分辨识、表征并量化复杂运输系统中的多元异质动态风险因素,进而定量评估运输风险,是当下乏燃料运输研究面临的主要难题。
2022年8月29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戈道川课题组在乏燃料运输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系统安全可靠性领域国际知名期刊《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 第219、227期上。
2022年7月18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博士后郑俞在蒙特卡罗大规模加速模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1]。核能领域中蒙特卡罗模拟是最精确的求解方法之一,而聚变反应堆几何复杂、尺寸大、屏蔽厚,蒙特卡罗大规模计算存在深穿透屏蔽问题,导致计算效率低、时间成本高,难以收敛,一直是聚变堆核分析的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难题,郑俞与德国KIT...
2022年7月13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黄群英研究员课题组联合国内相关团队在国际核材料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 Steels in China”的综述文章,黄群英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杨良保课题组在单颗粒纳米腔中等离子体场强分布的探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姜志忠课题组在小型铅基堆材料腐蚀行为与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orrosion Science上。
2022年6月1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聚变堆材料及部件研究室在壁材料的等离子体辐照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期刊上(1,2)。在聚变堆边界等离子体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下,氘氚会进入材料表面,渗透穿过第一壁进入到内部的冷却剂,增加反应堆的燃料成本以及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氘氚聚变反应产生的氦也会直接轰击材料表面,影响氘氚在材料中的渗透滞留行为。
合肥光源(HefeiLightSource,HLS-II)是以真空紫外和软X射线为主的专用同步辐射光源,用户的实验效率与数据处理效率是其运行的核心指标,因此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元数据目录框架SciCat的合肥光源实验数据管理系统,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实验效率和数据处理效率。通过设计开发数据采集服务、元数据系统、文件存储系统与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接入现有的用户服务系统,实现涵盖用户认证、课题申请、专家审批、机...
合肥先进光源(HefeiAdvancedLightFacility,HALF)是第四代衍射极限储存环型光源,其同步辐射光在真空紫外与软X射线波段。合肥先进光源的预研项目正在进行中,目前的注入系统拟采用非线性冲击磁铁的离轴注入方案,并处于重点考虑中。针对合肥先进光源项目,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低发射度储存环的非线性冲击磁铁,对其进行了磁场的模拟,分析了其磁场对储存束流的影响以及陶瓷管内部镀膜对...
2021年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毒品毒物的增强基片、方法及仪器的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合肥研究院核聚变领域法籍合作专家阿兰·贝库雷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当地时间9月16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装置主机最后一个下部主要磁体部件——PF5线圈成功落位,标志着ITER主机安装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完成,为第二阶段真空室安装创造了条件,这是由中核集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等五家单位组成的中法联合体在法国ITER现场啃下的又一块“硬骨头”,有力推进了ITER项目进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所郁杰/陈志斌课题组在聚变堆新型偏滤器靶板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A novel liquid lithium jet-cooled finger-type divertor target concept for fusion power plant application”发表于国际核聚变领域权威期刊Nuclear Fusion。汪振为第一作者,张世超为通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