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仪器及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284 秒)
詹昊霖,博士,副研究员,2016年获得厦门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2021年获得厦门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21年8月进入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任职。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但不限于:核磁共振新技术、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信号和图像的高分辨重建、生物医学应用等。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
个人简历:2020.12-至今,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研究员;2015.07-2020.11,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10.09-2015.07,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2006.09-2010.0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学士。
杨军,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职于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现任微波研究室主任、安徽省微波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微波太赫兹器件及应用研究。
夏果,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会员,铜陵市柔性引进人才,2002年进入合肥工业大学攻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006年考入本校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硕士专业, 2009年考入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光学工程博士。2015年8月浙江大学博后出站,入职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
王向华,男,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0年于山东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3-2006年在中芯国际工作;2010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获博士学位;2011年入职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任副研究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中、美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章节2篇,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
研究领域:1、生物医学仪器与信号处理;2、智能传感器及人机交互技术;3、综合航空电子系统。
研究领域:基于Spin Transfer Torque (STT)的磁性纳米结构中磁畴壁的运动研究以及在Racetrack Memory (RM)和STT-MRAM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中的应用研究;新型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和器件的制备、表征以及压电和磁电等性质研究;基于氧化物薄膜和纳米材料气体传感器机理和传感技术研究;仿生电子鼻技术研究及其在...
个人简历:1995.9-1999.7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生;1999.9-2002.7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002.9-2006.10 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职博士;2006.10-2014.7 南京中科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主任,研究员;2014.7-至今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别于1983年和1988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导航与自动化和惯性导航专业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83年至1985年在安徽省910所从事计量检测工作,1988年始在合肥工业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科研管理等相关工作。2005年获合肥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做访问学者。
光谱共焦测量方法无需使用机械扫描测量系统即可实现大范围的轴向绝对测量。该技术通过扩大光学系统的轴向色差,将宽光谱白光光源各个波长聚焦在不同平面或焦点上,建立波长与轴向位置一一对应关系。然而,在设计光谱共焦传感器光学系统时,选择合理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实现不同波长的光在轴向分离,并在轴向产生大范围的色差,仍然是一个挑战,也是决定传感器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的研究表明,光谱共焦传感器至少会使用一组双...
日前,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卢荣胜教授课题组发表在光学领域国际期刊《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的研究论文被国际著名工程学科技机构“Advances In Engineering”(简称AIE)遴选为关键科学文章(a key scientific article),并以“Initial structure of dispersion objecti...
近日,我校在国际著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EEE TIM)发表的论文《Medical Image Fusion with Parameter-Adaptive 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in 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 Domain》荣获I...
超材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复合结构,具有很多自然材料不具备的超常特性,在电磁波的调控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对于超材料的研究多以平面结构超材料为主,在工作带宽以及对宽角入射波的响应等方面仍具有诸多不足。研究团队利用三维谐振结构来构建超材料,有效地增大了电磁波调控的带宽,并实现了良好的宽角入射波的动态响应。
刘志健,男,1965年出生,副教授,1986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在合肥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年进入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作。研究领域:光电检测、光学设计和机器视觉。
李永峰,1976年1月出生,汉族,吉林德惠人, 博士,教授,2007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11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2004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日本东北大学(Tohoku University)工,其中2004-2006年任日本东北大学COE研究员,2006-2008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8年-2011年,任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