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 复旦大学相关记录60条 . 查询时间(0.61 秒)
许军,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速响应高分辨率TFT-LCD;纳米粒子掺杂快速响应LCD;柔性显示技术;基于喷墨打印法的信息功能器件制备技术。
赵栋,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与光电子技术。
丛春晓,女,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丛春晓,主要从事二维电子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基础研究与器件应用,迄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SCI他引6500余次,web of science H因子44。
余少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部院士,研究方向为6G光子学,包括1.项目(面向6G的新型光纤、光器件、光设备、新系统、新架构等);2.平台(信息光电子研发中心(筹));3.超级光网络工程(研究面向6G的P比特级网络带宽、P比特级业务调度、T比特级大容量业务传送工程示范等);4.研发(如硅光、III-V和石墨烯等材料的芯片);5.前沿探索(面向6G的超高...
β-Ga2O3材料因具有超宽禁带宽度(~4.9eV)、高击穿电场(~9 MV/cm)、优异的热稳定性以及对紫外光的高吸收系数等特点,被认为是深紫外光电探测器应用的最佳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受到β-Ga2O3基器件工艺的限制,目前已报道的β-Ga2O3基紫外光电探测器通常都制备在硬性衬底上,不具有机械柔韧性,这极大地限制了β-Ga2O3紫外探测器在透明、可穿戴和可折叠等新兴电子领域中的应用。
林志方,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1994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1998.1-1999.1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2002.1-2003.1美国特拉华大学巴托研究所访问学者,1999.5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光学微操控的一些理论研究,包括利用各种激光光束对微粒的操控,光力对微纳光子结构光学特性的影响等;2. 人工电磁特异材料的理论设计及特性研究,包括光...
生命体中与健康相关的一些标志物丰度,特别是在某些疾病早期,往往很低。在复杂的生物液体中检测痕量标志物会受到大量背景物质的干扰。因此,实现生物液体中的精准检测对于生物研究、精准医疗和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微机电系统(MEMS)将微米级机械组件与微电子芯片集成,把机械、化学、生物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具有高集成、价格低廉等特点,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商业应用。纳米机电系统(NEMS)将组件尺寸进一步缩小到...
癌细胞脑内浸润性生长导致肿瘤边界难以准确定位是脑胶质瘤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主要原因。癌细胞高水平葡萄糖酵解导致细胞外液酸化是几乎所有固体肿瘤的典型特征。组织外液酸化与恶性程度之间具有时空相关性。此外,微环境酸化在肿瘤细胞的干性维持、表型筛选、浸润侵袭和免疫逃避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术中可视化肿瘤代谢酸化边界为胶质瘤完整切除提供了新思路。
近期,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上海市智能光电与感知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启动仪式举行。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和中科院院士许宁生共同为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揭牌,中科院院士、上海市智能光电与感知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江实验室主任李儒新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巡视员李蔚共同为上海市智能光电与感知前沿科学研究基地揭牌。
碱性环境对于生命活动的维持至关重要,碱性组织中的炎症若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碱性组织中,膀胱炎可能会引发肾结石,而肠炎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是炎症的信号分子,其中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亚硝酸根(ONOO-)是这两类活性物质的主要组成成份。如何在活体中实现碱性环境中ROS和RNS的特异性检测,成为碱性组织炎症诊断...
关放,男,1979年生,200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6年和2014年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9年8月,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任助理研究员,2019年9月至今受聘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任青年研究员。
何攀,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生于江西上饶,2008年在上海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4年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获博士学位。2014-2015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2020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 Fellow);2020年9月加入复旦大学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分会主席,并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APS March M...
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0年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1月至2023年10月,担任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23年11月加入复旦大学微纳电子器件与量子计算机研究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前,2020年第十七届王大珩光学奖评选结果揭晓。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研究生郭志和荣获本届“王大珩光学奖——高校学生光学奖”。郭志和同学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光学工程专业2017级直博生,导师为吴翔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光子学器件的研究与制备,光学生物传感器、微腔激光器等研究。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学院坚持一体发展、全力推进专业建设,目前已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三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