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材料科学 仿生相关记录195条 . 查询时间(0.201 秒)
2024年3月14日,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仿生智能研究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期刊《Nano Today》(中科院1区,IF=17.4)在线发表题为《用于可持续机械传感和能量收集装置的新兴纤维素材料:进展与前景》(Emerging cellulosic materials for sustainable mechanosensing and energy harvesting devices: Adv...
块体玻璃能够在透光的同时分隔内外部环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材料。然而,玻璃的隔热性能较差,并且在冲击作用下容易发生灾难性破碎,抗冲击耗能有限。在外部温度变化和碎片撞击情况下,玻璃往往成为建筑物、交通工具以及电子设备中最薄弱的组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专利:仿生结构的超疏油的水下自清洁的聚合物复合膜及其制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珽团队在《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策略,通过将电纺纤维网络嵌入水凝胶中,从而实现同时具有超薄结构和优异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薄膜(< 5 μm)的构建。纤维复合水凝胶提供了广泛的可调模量(从~ 5 kPa 到几十MPa),这与大多数生物组织和器官的模量相匹配。超薄的结构和超柔软特性使电...
近期,五邑大学柔性传感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中心陈智明博士、罗坚义教授团队,在Cell Press旗下高影响力综合期刊《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A smart bionic finger for subsurface tactile tomography”的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一款具有触觉断层扫描成像功能的智能仿生手指。
中国科学院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是我国仿生材料领域最具特色的实验室之一,在国内、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3月在中科院化学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建立的仿生功能界面实验室。2014年该实验室的大部分成员搬迁到理化所建立仿生智能界面科学实验中心。2016年8月经过申请答辩正式成为中科院仿生材料与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
主要从事木材纳米拓扑结构解译和木材仿生智能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木材无机纳米表面修饰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木材纳米纤维先进功能材料研发、木基仿生先进凝胶材料研发、木质基纳米电催化材料研发、木质基二氧化碳转化材料和手性木材研发等方向。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撰写专著3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2023年2月20日,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仿生智能研究团队青年教师教师沈晓萍以第一作者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19.924)在线发表题为“Cellulose gel mechanoreceptors -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木质纤维素凝胶基智能机械感受材料...
2023年1月31日,科技日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获悉,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瞿金平院士团队、吴婷老师一项关于《受防护林启发具有根-土互锁微纳结构的超疏水阻燃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先进功能材料》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在仿生超疏水阻燃复合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捕获和连续循环利用是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高效的能源捕获与回收材料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十年间,各种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捕获材料或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能量回收和循环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快速而显著的进步,但目前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一个急需面对的挑战。一方面,污染物、酸碱腐蚀、冰覆、风吹等外界因素不仅会降低材料的能量回...
地球是生命的家园,孕育着无数种类的生命,但人类以及大部分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都十分苛刻:温度适宜、水份充足等。随着极端严寒和极端高温天气的频发,无源被动热管理技术已经不仅涉及节能减排问题,而且关系到在荒野、能源缺乏等地区的生存等问题;而地震、森林火灾、台风、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在人口聚集区也可能造成能源匮乏以及饮用水的短缺。如何保障上述情况中人们的保暖和饮水的应急需求,成为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
铵根离子作为非金属离子,具有安全性高、摩尔质量低、水合离子半径小、离子电导率高、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可穿戴水系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较大优势。高能量密度柔性铵根离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由于缺乏高容量赝电容负极相关研究,发展高能量密度的铵根离子非对称超级电容器仍具有挑战性。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研究人员提出将MoS2@TiN异质结阵列直接生长在碳纳米管纤维上(MoS2...
无机物通常不具备构筑生命体所需的良好柔韧性、可塑性和响应性。大多数情况下,具有可调机械强度或摩擦学性能的类生命材料(如自适应水凝胶)必须建立在轻而软的有机分子上。如果能够成功利用无机基元实现仿生软材料的构筑,将是对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有力补充,因其不仅可为创造全新的“无机生命体”提供可行性,还能克服传统有机化合物易燃、有毒性和难以生物降解等缺点。
聚烯烃主链引入羰基可以赋予其亲水性、气体阻隔性、表面性能以及特定的功能性,尤其是羰基会促进高分子链间强偶极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结晶性和耐热性。羰基长期暴露旨在紫外光下能够发生光降解,因此,羰基高分子也是一种环保型特种材料。目前,工业上制备羰基高分子大多使用价格昂贵的金属钯配合物,而对于更为廉价的金属镍催化体系,研究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于高度亲电的镍金属中心特别容易被单体毒化,导致镍催化剂的反应活性...
自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苏州纳米所")教育归口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变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苏州纳米所与中国科大联合成立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录取的研究生取得中国科大学籍,并颁发中国科大毕业证和学位证。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日常管理和论文工作在苏州纳米所进行。 苏州纳米所在学科方向布局上坚持"应用需求牵引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支撑应用领域"的原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