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化学工程 反应机制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209 秒)
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光化学烟雾、灰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前体污染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方法是NOx控制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以铜基菱沸石分子筛(Cu-SSZ-13)为代表的铜(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优异的NH3-SCR性能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已商业化应用于机动车尾气NOx的净化处理。二聚Cu物种是该催化剂体系低温NH3-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而活性Cu物种在分子筛中的笼间...
中心曲久辉院士团队基于实验研究与多物理场有限元模拟,在电化学膜孔道中的限域氧化反应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 “Unveiling the spatially confin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 reactive electrochemical membranes” 为题目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2023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包信和院士、汪国雄研究员与吕厚甫博士团队在高温CO2电解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电化学原位表征研究,揭示了固体氧化物电解器阴极动态重构和CO2电解反应机制
美国堪萨斯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合作揭示了将水分子分解为氢和氧的催化剂反应机制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院士团队周志有教授与王韬副研究员(嘉庚创新实验室)在丙烯电催化氧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Reaction mechanism and selectivity tuning of propene oxidation at the electrochemical interface”为题,在线发表于J. Am. Chem. Soc.(DOI: 10.102...
2022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基能源纳米材料研究组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研究员潘秀莲团队,与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合作,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君和邓风科研团队在沸石分子筛催化丙烷芳构化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利用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镓(Ga)修饰ZSM-5分子筛(Ga/ZSM-5)催化丙烷转化制芳烃过程,发现了环戊烯碳正离子中间体,并用实验证实该碳正离子可作为活性“烃池”物种催化丙烷生成轻质芳烃(苯、甲苯、二甲苯)的转化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Angew. C...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杨波课题组在HZSM-5型分子筛用于催化甲苯甲基化的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理论模拟研究采用从头计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自由能采样技术,对于甲苯与甲醇反应生成二甲苯分子及二甲苯分子沿孔道扩散的历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确定了对二甲苯高选择性的来源。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黄行九研究团队利用过渡金属元素调节MoS2纳米片的S空位缺陷、晶相,并利用重金属离子与缺陷活性位点之间以化学相互作用为驱动的原位催化反应,达到高灵敏电化学检测重金属的目的。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Chemical Communications 杂志上。使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提升电化学传感响应性能的方法。研究人员已经从实...
光催化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燃料及在光能辅助下分解有机污染物,这为解决当前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危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光催化的上述应用需要光催化剂具有宽的光吸收范围、长期稳定性、高电荷分离效率和强氧化还原能力。然而,单组分光催化剂通常难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Z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模拟天然光合作用过程,克服了单组分光催化剂的缺点,满足了上述要求。特别是没有氧化还原对的全固态Z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已经广...
近代物理所实验物理中心重离子核反应组的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放射性束线(RIBLL),首次给出了8B破裂产生的7Be在stripping和diffraction机制下的径向动量分布。原子核晕结构伴是随着放射性束物理的开展而发现的一种由核芯与价核子组成的弱束缚结构,晕核表现的许多新特性突破了多年来在稳定原子核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传统核物理理论,代表了当前对于原子核结构的前沿认识。
本文报道了在竹红菌甲素的光敏氧化反应中, 原初反应产生了^1O2、O2和H2O2,在一些还原性底物(5-羟基色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等)的存在下, 体系中形成的O2量大大增加。证明了体系中的^1O2是通过三重态的竹红菌甲素和基态氧进行能量传递形成的, O2是体系中的竹红菌甲素负离子自由基和基态氧进行单电子转移的结果, H2O2是体系中存在的竹红菌甲素二价负离子还原基态氧的产物。在一些...
研究了球磨活化后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机理,提出了通过氧化铝碳热还原反应合成氮化铝的新机制:氧化铝首先发生氮化反应生成AlON相,AlON再还原氮化生成氮化铝。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平衡温度与实验得到的氮化铝开始生成温度相吻合。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