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化学工程 电堆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0.164 秒)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结构,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一体化结构单元以及集流板顺序交替连接而成,其中一体化单元结构与集流板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一体化结构单元的特征在于:由第一电极框、第一电极框与隔膜之间的密封结构、隔膜、第二电极框与隔膜之间的密封结构、第二电极框构成。第一电极框与第二电极框延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框体外边缘处设置有能够相互咬合的卡扣结构。通过该卡扣结构,将第一电极框、第一电极框与隔膜之间的...
2024年1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研究员李先锋团队,开发出70kW级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该单体电堆体积功率密度由目前的70kW/m3提高至130kW/m3,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功率由30kW提高至70kW,成本较目前的30kW级电堆降低40%,有望助推全钒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2023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开发出70kW级高功率密度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该单体电堆体积功率密度由目前的70kW/m3提高至130kW/m3,在体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功率由30kW提高至70kW,成本较目前的30kW级电堆降低40%,有望助推全钒液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形液流电池与其电堆结构。该圆形液流电池包括正极半电极、负极半电极、正极进液分配流道、负极进液分配流道、正极出液收集流道、负极出液收集流道;正、负极半电池通过圆形的离子交换膜隔离;电解液由圆形多孔电极的圆形外周径向流至中心,流程缩短;这种电解液由圆形外周流至中心的流动可以实现电解液流速由外至内增加,从而实现电解液近流出电池时反应物仍供应充分,减小浓差极化,增加了电解液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梯形液流电池、多梯形液流电池及其电堆。该单梯形液流电池的正极多孔电极和负极多孔电极均为梯形的平板电极;正、负极多孔电极置于正、负极液流框内,于正、负极液流框上、靠近正、负极多孔电极梯形下底边一侧设有电解液进液流道,靠近正、负极多孔电极梯形上底边一侧设有电解液出液流道,电解液从正、负极多孔电极梯形下底边一侧流入经正极多孔电极后从正、负极多孔电极梯形上底边一侧流出;这种梯形液流电...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储能电池或电堆的运行方法,电池或电堆完成第一次充电或第一个充放电循环后,进行正负极电解液的互混,使两极电位差达到0V后,将正负极电路反接,使电池系统在正负极互换模式下继续运行。本发明使得长时间、多循环的液流电池(或电池系统)的电压效率有所提高,进而提高了液流电池(或电池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电解质溶液的利用率;方法简单可行,能有效地保证液流电池(或电池系统)长时间、多循环运行时的效率...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电极框,该电极框为平板状结构,于电极框中部设有一用于嵌入电极的通孔,形成可嵌入电极的镂空电极槽;以垂直于从进液分配流道至出液分配流道的方向作为镂空电极槽的宽度方向;从电极进液面至电极出液面,任意一处的镂空电极槽的宽度小于此处到电极进液面的任意一处的镂空电极槽的宽度。该电极框可有效提高电解液在电极中沿流经路径的流速,减小因电解液供应不足所造成的浓差极化,提高电堆的电压...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中的透水双极板具有透水、阻气功能,可在排出燃料电池生成水的同时,保证氧化剂腔气体不窜入水腔;然而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若操作条件控制不当或双极板出现损坏、密封失效等故障时,透水双极板可能会出现漏气现象,即丧失原有阻气功能。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多节透水板燃料电池电堆中丧失阻气功能的透水双极板的检测方法,在无需对电堆进行完全拆卸的条件下,迅速查找出丧失阻气功能的双极板以便对其进行处...
本发明为一种两端开口的多孔惰性支撑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制备方法。该电池包括一个两端开口、内有一电子导电连通但气密分隔的多孔惰性支撑管,其外壁涂有不同功能段:入口气体隔离段、串接电池段、热隔离段、电池连接端头。气体隔离段用于隔离空气和燃料。串接电池段是一节节串联连接的电池。热隔离段将电池对外的导电连接置于高温区外。电池连接端头提供电池对外的电连接端子。本发明电池通过电池连接端头构成电池排...
2022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张长昆研究员团队在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电化学—原位/离位核磁共振和电子自旋共振方法,揭示了电池实际工况中对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分子的稳定化机理。研究发现,中间态自由基和还原态的稳定性对MB分子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和空气耐久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并基于此类...
2020年6月11日发布消息称,该所研究员李先锋、张华民领导的科研团队近日成功研发出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直接并网难等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高性价比、高能效、长寿命的规模储能技术,其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储存,并实现平稳输出利用。
2016年9月23日,由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源动力”)承担的国家重点专项“高性能低成本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化开发”项目启动会在大连召开。项目顾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衣宝廉院士、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专家组主任王秉刚,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新能源汽车”专项办项目主管李阳、曹耀光,大连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万九文等相关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
A dynamic thermal transfer model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stack is developed based on energy conservation in order to reach bette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PEMFC stack. Consideri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