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辐射物理与技术 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 放射性计量学 核仪器、仪表 核材料与工艺技术 粒子加速器 裂变堆工程技术 核聚变工程技术 核动力工程技术 同位素技术 核爆炸工程 核安全 核燃料后处理技术 辐射防护技术 核设施退役技术 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技术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8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记录8条 . 查询时间(0.663 秒)
主要从事通过中高能电子束、介子束、光子束和放射性核束的实验研究,包括Short Range Correlation, tensor force, hyperon-nucleon interaction以及探索质量和自旋的起源等。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J-Lab、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RCNP、J-PARC、德国GSI和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RIBLL进行学习、工作和实验合作。在Physi...
宋春艳,女,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0年生,山东青岛人。专业方向理论核物理,主要从事核结构方向的研究,包括基于相对论的手征新核力的奇异性核物理的研究,如:超核,超核的相对论Brueckner-Hartree-Fock理论,原子核的低激发谱及相对论量子相变等相关工作。获得国家基金两项,工信部项目两项,北航基础业务费两项。荣获北航2011年的“蓝天新秀”称号。
庞丹阳教授研究方向为直接核反应理论和少体核反应理论。研究内容主要为:少体核反应(基于Faddeev方程)、原子核的直接核反应机制及其在核结构研究、以及核天体物理相关的关键核反应等。
教授、博导。1981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3年4月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任教。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子束、离子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普与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辐射防护学会聚变辐射防护分会理事、校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全国民航“三八...
张高龙,男,博士,34岁,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9年兰州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北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7年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博士后。2007.12-至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在Physical Review C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长期从事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核技术的应用。
孙保华,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和德国GSI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曾在德国吉森大学做博士后。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获GENCO青年科学家奖。国际合作项目ILIMA@FAIR成员和德国GENCO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高精度原子核质量和寿命的实验测量,元素核合成理论模拟,超高计数率、高灵敏度的辐射探测器的研发等
谷畑勇夫,男,教授。教育背景:1975年大阪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放射性束流、高能重离子碰撞、探测器技术。
2010年10月14日,为期两天的亚洲核物理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uclear Physics in Asia)在我校新主楼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北航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SPNEE, BUAA)承办,亚洲核物理联合会(ANPhA)协办。会议旨在讨论亚洲地区核科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远景、加强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在核物理研究和青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