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化学工程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144条 . 查询时间(1.331 秒)
近日,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联合团队在亚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他们通过高温油相合成出直径仅为数个原子层的Pt和Pt基合金纳米线,并将其应用为限制燃料电池商品化进程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表现出超高的电催化活性和卓越的稳定性。此外,该工作的结论突破了传统认识,即:小尺寸的Pt基纳米材料因对ORR中间体吸附太强而不利于反应,开拓了亚纳米一维材料应用于电催化反应的先河。以北京...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与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0日公布“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开创煤制烯烃新捷径等成果。其中,北京大学两项研究成果入选,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郭雪峰研究组研制出首个稳定可控的单分子电子开关器件,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恩哥院士和江颖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首次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最近刊发了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与科学工程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孙强教授研究组的研究论文“All Carbon Based Porous Topological Semimetal for Li-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报道了他们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锂离子电池因其较高的功率密度以及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严纯华,博士,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他的研究领域和兴趣:在稀土分离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化学制备方法,控制体系的结构和微结构、尺寸及其分布、形态和形貌,以及界面和表面,以期达到探索和提高稀土功能材料性质的目的。具体研究领域为:(1) 高纯稀土化合物分离及其工艺设计、控制;(2) 功能稀土配合物的组装、结构与性质;(3) 稀土复合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新材料在线”和一些媒体网站评出“2015年度二次电池领域20大重磅事件”,其中“北京大学发现新型单双层二维材料,可在锂电池中应用”被列入,具体内容为“在潘锋教授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2014级直博生刘同超和博士后冯炎聪等人与团队老师和同学合作,意外发现了一种全新只有单层/双层Fe3(PO4)2•8H2O二维材料,并实现了这种二维材料单双层的可控制备。该项工作得到了国...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侯仰龙研究团队设计了两种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一为多孔碳球包裹的Si/SiO2复合材料,另一种为三维垂直排列的多孔碳层材料。这两种材料均表现出了高充放电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与优良的循环稳定性,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第一篇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IF=17.493)上,并被选为卷首插画(Frontispiece)(Y. Hou et al. Adv. Mater...
随着能源存储、新能源动力汽车及便携式电池设备等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极大依赖于其电极材料的性能。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按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插层类材料、合金类材料和转换类材料。而在插层类材料中石墨具有较低的理论容量(372 mA h g-1)和差的倍率性能。为了提高负极材料的容量,新的合金类和转换类材料正不断被发掘。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峻,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电池成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主要手段之一。非晶硅、CdTe、Cu(In/Ga)Se2等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材料消耗少、效率高等优点,正逐渐取代块体硅电池成为光伏市场的主流产品。提高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推进薄膜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薄膜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Au、Ag、Al、Cu、Mo等金属薄膜作为背电极,不仅会增加电池成本,且由于半导体和金属薄膜之...
减少或取代昂贵的铂基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是目前燃料电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在非贵金属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使得该类材料的性能大大提高,展现出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层状结构、尖晶石结构和聚阴离子结构的无机化合物。根据化学键和堆积模型分类,这些结构可以分为八面体(钴酸锂和层状三元材料)、四面体(硅酸盐材料)以及四面体和八面体混杂(磷酸铁锂和锰酸锂材料)结构。与其他的材料相比,四面体结构材料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容量材料,如Li2FeSiO4正极材料理论上可以实现2个Li+ 脱嵌,比容量高达332 mAh g-1。然而,不同于...
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2011年论文。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牵头组建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与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国家级的研究中心【科技部国科发外(2015)352号文】,成为深圳自建市以来的首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一直是最近几十年的热门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循环可利用、能量密度高的优势,目前已取得广泛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小到电子器件、电动自行车,大到电动汽车、能源(风能、地热能等)存储。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构成,目前的负极材料已具有很高的容量、倍率和稳定性,电解液的窗口电压和离子传导能力也能满足大部分电极材料,但是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容量和稳定性却还远跟不上。因此,开发新型正...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