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 化工热力学 化工流体力学 化工流变学 颗粒学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北京大学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974 秒)
2020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经函评和会评两轮评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共产生12位优秀获奖者。化学学院刘志博研究员、2005级本科校友厦门大学汪骋教授荣获该奖项。中国化学会将于2021年4月在珠海举办的第32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举办颁奖典礼,为获奖者颁发奖励证书。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2020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2018年11月6日,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出席大会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大会并致词。北京大学3人荣获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分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教授、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严纯华院士(现任兰州大学校长)、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截至目前,北京大学共有52人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励,是全国高校中获奖人数...
2017年7月7日,德国汉堡工业大学的曾安平教授受邀到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为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演讲。环境与能源学院的成家杨教授和Maurycy Daroch副教授及藻类新能源应用开发工程实验室全体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北京大学应用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段慧玲课题组、王建祥课题组与苏州大学Mario Lanza课题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亚西课题组,以及美国罗格斯大学林灏博士合作,对空气污染物PM2.5(细颗粒物)进行纳米性能表征,取得了重要发现,研究成果于2015年7月16日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论文题目为《对空气污染物PM2.5颗粒...
2014年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级校友欧阳颀为“清华化工论坛”作了题为“Biological Network Engineering in Synthetic biology(合成生物学中的生物网络工程)”的学术报告。
活细胞荧光成像是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在荧光成像实验中,研究人员通常需将一个荧光团连接于细胞中的目标生物分子上。常用的荧光团包括荧光蛋白、量子点和小分子荧光染料等。其中,尺寸最小的小分子染料约为几个纳米,而多数生物分子本身的尺寸即在纳米级别。因此,如何进一步减小荧光团的尺寸,从而降低荧光标记对目标分子生物学功能的干扰是活细胞成像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
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侯仰龙研究团队开发了基于Fe5C2纳米颗粒的新型纳米探针,可实现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为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Y. Hou et al. Adv. Mater.2014,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305811/abstract)。
刘阳生,男,1968.8.,湖南副教授,1990.7~1993.9,湖南省益阳市农药厂。连续三年先进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团员。2001年07月~至今,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近日,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陈兴荣获杜邦青年教授奖(DuPont Young Professor Award)。本年度共有来自7个国家的14名青年教授获此荣誉,在未来3年里,杜邦公司将提供824000美元科研经费支持这14名青年教授从事基础性科学前沿工作。
2013年5月3日,北京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讲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领导、学术界代表以及中石化、Dow Chemical(China)、3M(China)、BASF(China)等企业界领导40余人参加了成立仪式。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院士,前校长周其凤院士,研究生院院长、工学院院长陈十一教授,教务长高松院士和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中心主...
罗马两面神(Janus)材料具有两个不同化学结构或性质的表面,是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两种化学组成在同一材料体系中具有明确的分区结构,将导致特殊的双重性质,如亲水/疏水、极性/非极性等。如何设计全新的Janus材料并实现其普适性和可控性的制备是其中的关键问题。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2年2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共有1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有7项是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或者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包括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 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作为哺乳动物体内酸性最强的器官,胃所含的强酸性胃液(pH值为1-3)是人和动物抵御绝大多数微生物病菌的一道天然屏障。然而,肠道病原菌能够在强酸性的胃液下存活,并进而造成肠道感染。北京大学化学院陈鹏课题组与生命学院昌增益课题组通过合作研究,系统地捕获了一种酸性分子伴侣蛋白在酸胁迫下的“客户蛋白”,并依此阐释了大肠杆菌抵御胃酸的机理。 这一结果于2011年9月4日以Article的形式,在自然杂志子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