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Li-N相关记录20条 . 查询时间(0.092 秒)
锂金属固态电池是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方案,采用具备高杨氏模量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抑制锂枝晶生长,避免在液态电池中可能发生的电解液泄露甚至燃爆等安全隐患。在诸多固态电解质材料中,氧基固态电解质具有可达5 V的宽电化学窗口,空气下稳定,环境友好无毒害等优势。其中,NASICON型电解质Li1.3Al0.3Ti1.7(PO4)3(LATP)具备较高离子电导率(10-3 ~ 10-4 S×cm-1)和良好...
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 ℃)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 mAh 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探讨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低...
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 ℃)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 mAh 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探讨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低...
储能技术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便携式智能电子产品到新兴的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金属锂基电池因其高比容量(3860 mA h g-1)和较低的标准电压(-3.04 V vs. SHE)而备受关注。然而,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如锂离子溶剂化后的不可控沉积导致锂枝晶生长,体积膨胀致使SEI的反复破裂和修复会不断消耗电解液,使电池的循环寿命缩短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中科院苏州纳...
Lithium-air batteries were thought promising in the 1970s as a potential power sour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offering energy densities that rival gasoline and significantly surpass conventional lithiu...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健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宋礼、悉尼科技大学副教授刘浩及教授汪国秀团队合作,制备出N掺杂空心多孔碳负载Co单原子纳米反应器(CoSA-HC)。该反应器作为锂-硒电池正极,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库仑效率接近100%,为金属-硫族电池(MCB)电极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近年来,一种利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作为工作气体的新型电池体系---锂-二氧化碳电池得到了广泛关注。这一电池体系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和高能量密度的特性,在未来的储能和二氧化碳利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锂-二氧化碳电池主要面临着储能效率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于电池放电产物碳酸锂电导率低、充电过电位高所致。此外,碳酸锂在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在正极表面积累也会引起电池失效。因此,研...
Researchers with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exas A&M University are making the best use of our energy waste — turning one of our most potent pollutants and greenhouse gasses, carbon ...
以三甲基氯硅烷为硅烷化试剂,对硅胶进行不同程度硅烷化预处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其负载的Rh-Mn-Li催化剂,用于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并运用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法、C含量测定、透射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不同硅烷化程度硅胶织构性质变化不大,它们负载的催化剂上Rh平均粒径均在3nm左右,硅烷化对催化剂吸附CO的形态和Rh的...
采用 CO 加氢反应、X 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和 CO 程序升温脱附等技术研究了 Li 助剂对活性炭负载的 Co 催化剂 (Co/AC) 上 CO 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Li 的添加抑制了气态烃的生成, 提高了 C5+ 和直链混合伯醇的选择性, 但催化剂活性下降. 这可能源于 Li 的加入抑制了 Co2+ 物种的还原, 降低了反应速控步骤—?强吸附 CO 的解离能力. 另外, Li ...
以双(1,1,1,3,3,3-六氟异丙氧基磺酰)亚胺钾(K[N(SO2OCH(CF3)2)2], KHFPSI)和LiClO4为原料,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进行复分解反应制备高纯度的双(1,1,1,3,3,3-六氟异丙氧基磺酰)亚胺锂(Li[N(SO2OCH(CF3)2)2], LiHFPSI), 利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EA)和离子色谱(IC)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及杂质...
考察试验条件对Li--B合金拉伸强度的影响, 研究了Li--B合金锭内部的均匀性。结果表明, 拉伸方向、试验温度和试样轧制厚度对合金的拉伸强度有显著的影响, 强度的最大变化率可达36%; 轧制后合金中LiB化合物纤维的织构对强度有显著的影响, 合金21℃时的平均拉伸强度为24.5 MPa。合金锭心部的强度比边缘的高, 下部的比上部的高; 而边缘的密度大于中心的, 底部的大于上部的; 出现这些结果的...
应用电化学阻技术并结合物相分析技术研究了合金元素Cr对Fe在650℃(Li,K)2CO3共晶熔盐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5%和10%Cr不能改善Fe的耐腐蚀性能,而加入20%和25%Cr则能显著提高其耐腐蚀性能;Fe及Fe-Cr合金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呈双容抗弧特征,合金腐蚀受荷电粒子在氧化膜中的迁移控制。提出将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膜理想化为一电容器,并建立了氧化物电容与双电层电容相串联的等效...
Solubilities and properties (density, conductivity and pH value) of solutions in the quaternary system Li+,K+//CO2-3,B4O2-7-H2O at 288 K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with the isothermal equilibrium met...
采用草酸盐前驱体合成Ti4+、Mg2+掺杂正极材料Li(Nil/3Col/3−xMnl/3)MxO2(M=Ti, Mg)。利用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恒流/恒压充放电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Ti4+、Mg2+掺杂后晶胞体积增大,大倍率充放电时LiNil/3Col/3Mnl/3O2的电化学反应阻抗Rct降低,其大倍率充放电性能得到改善,Ti4+...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