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兵器科学与技术 潜艇相关记录151条 . 查询时间(0.031 秒)
2009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提到, 澳大利亚将来要为海军打造一支拥有 1 2艘先进常规潜艇组成的强大水下舰队。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澳大利亚的国防战略, 分析、 研究了澳大利亚未来潜艇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的作用, 并对其需求进行了探讨。
2 0 0 9年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提到, 澳大利亚将来要为海军打造一支拥有 1 2艘先进常规潜艇组成的强大水下舰队。针对这一情况, 根据澳大利亚的国防战略, 分析、 研究了澳大利亚未来潜艇在和平时期和战时的作用, 并对其需求进行了探讨。
建立潜艇悬停仿真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潜艇悬停运动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潜艇悬停的操纵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海水密度变化对潜艇的运动状态有较大影响, 分析海水密度变化后潜艇的受力情况, 建立潜艇空间运动仿真模型, 仿真比较海水密度增大和减小时, 潜艇的运动状态。由仿真结果分析得出海水密度增大或减小对潜艇运动状态的影响。
潜艇鱼雷攻击作图过程中,若使用战术尺绘制潜艇转向机动轨迹,则绘制轨迹与潜艇实际运动轨迹将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利用潜艇六自由度仿真运动程序则能制作出较为实用的用于鱼雷攻击作图的潜艇转向到时位置推算表。通过将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后可知,利用到时位置推算表进行绘图可提高绘图精度。
在分析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T的基础上, 以潜艇作战系统为实例, 对体系结构建模方法和设计步骤进行研究, 最后, 对建立的动态模型进行了验证。
以经济学领域的成本 -收益理论为基础, 初步建立一种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威慑能力的定性分析模型, 其核心是分析受慑方是否能够从战争中获益。该模型能够简便快捷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不同时期的核威慑效果进行评估, 其威慑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 战时的威慑行动、 临战前的威慑行动以及和平时期的威慑行动。
以经济学领域的成本 -收益理论为基础, 初步建立一种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威慑能力的定性分析模型, 其核心是分析受慑方是否能够从战争中获益。该模型能够简便快捷地对弹道导弹核潜艇不同时期的核威慑效果进行评估, 其威慑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 战时的威慑行动、 临战前的威慑行动以及和平时期的威慑行动。
在分析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的基础上, 以潜艇作战系统为实例, 对体系结构建模方法和设计步骤进行研究, 最后, 对建立的动态模型进行了验证。
W级常规潜艇(图)     W级  常规潜艇       2011/11/7
1957年服役,共建造21艘,已退役。 排水量:1050吨(水上),1342吨(水下) 主尺度:长74.7米,宽7.3米。吃水4.3米 主机:4000马力 航速:18节(水上),13节(水下) 潜深:200米 编制:53人 鱼雷:6具533毫米发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12条 水雷:22枚 火炮:25毫米双管火炮2门
G级常规潜艇(图)     G级  常规潜艇       2011/11/7
“G级”(031)弹道导弹常规潜艇,1966年服役,只建造1艘,舷号是200,主要作训练用。
R级常规潜艇(图)     R级  常规潜艇       2011/11/7
“R”级常规动力潜艇(033型),是前苏联613型的改进型,是根据“二四协定”,前苏联向中国有偿转让,由中国进行仿制的。是中国生产批量最大的一型潜艇,其中出口朝鲜7艘埃及4艘。
明级常规潜艇(图)     明级  常规潜艇       2011/11/7
“明”级(035型)潜艇。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1967年由中央军委批准,自行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035型潜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开工,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1979―1989年与1992―1994年间曾两度停建,进行现代化改装型艇的设计,改进艇于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至今已建造了一小批交付海军使用。
33G1型常规潜艇(图)     33G1型  常规潜艇       2011/11/7
33G1型潜艇是中国第一艘发射飞航式导弹的常规潜艇,也是唯一的一艘水面发射飞航式导弹的潜艇(舷号351),所加装的导弹是C-801反舰导弹。属北海舰队。 33G1是以33型(R级)潜艇为母体的改装艇。在上层建筑内左右舷各增设了三座箱式导弹发射筒,艇的上层建筑线型变化较大,使33型潜艇本来就不高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经济续航力下降不少。由于导弹发射的需要,增加了自动测风仪、方位水平仪和雷弹合用的射击指...
宋级常规潜艇(图)     宋级  常规潜艇       2011/11/7
“宋级”(039/039A型)为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常规潜艇,第一艘为320号,于1994年5月在武汉青山船厂下水,从1995年8月开始海试,于1996年5月交付海军使用,1998-1999年完成了发射潜舰导弹[C801(802)]的试验,成为中国第一个能在水下通过发射远距离的反舰导弹攻击敌舰的常规潜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