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生物化学工程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生物化学工程相关记录56条 . 查询时间(3.014 秒)
痛风是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主要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处的沉积造成。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且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痛风的治疗以口服降尿酸药物为主,但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另外,尿酸钠在体内的结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发可揭示痛风发病机制的体外仿生平台和抑制尿酸钠结晶的功能材料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高锦豪教授/林泓域副教授团队在19F磁共振波谱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19F Barcoding Enables Multiplex Detection of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Organ Injury and Cancer"为题,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22, 61, e202211189...
2022年9月21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钟芳锐、吴钰周教授团队与西北大学陈希教授合作的论文Enantioselective [2+2]-cycloadditions with triplet photoenzymes在《Nature》刊发。吴钰周、钟芳锐和陈希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化学与化工学院博士生孙宁宁和黄建建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
近日,化学与药学院高锦明教授团队受邀在天然产物研究领域国际顶级综述期刊Natural Product Reports(化学一区TOP期刊,IF = 15.111)在线发表了题为“Picrotoxane sesquiterpenoids: chemistry, chemo- and bio-synthes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的综述论文。史强强副教授为该文第一作者...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易于调控修饰等优点,在污染物吸附领域颇具应用潜质。然而,合成的MOFs通常是纳米/微米级的粉末,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添加胶黏剂或压片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孔道减少、传质受阻,大幅降低MOFs的效率。如何在保持MOFs固有特性的前提下,将MOFs塑造成面向应用的整体材料仍具挑战。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碳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作为一碳温室气体,甲烷(CH4)来源广泛,也是重要的微生物碳源,将其生物转化制备化学品,既有助于温室气体减排,又可拓宽生物制造原料来源,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解决方案。作为石油炼制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品,醇类化合物可广泛用于能源、材料、医药等行业领域。为摆脱对传统石化资源的依赖,利用微...
近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何宁教授、曹名锋教授研究团队与新西兰梅西大学 (Massey University) Yusuf Chisti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裂殖壶菌ω-3 LC-PUFA的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Produc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by Schizochytrium (Aurantiochytrium) spp.”发表于Bio...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裴志超教授团队在肿瘤糖靶向超分子光敏剂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Pillar[5]arene-based supramolecular photosensitizer for enhanced hypoxic-tumor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为题,以封面论文发表于国际著名化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21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袁钧瑛课题组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上发表论文“Necroptosis activates UPR sensors without disrupting their binding with GRP78”,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王峰研究员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王敏特聘研究员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实现了包括木质纤维素在内的生物质资源在温和条件下(<200℃)的高选择性转化制甲烷,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成都大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院中国-新西兰“一带一路”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bioscience》(JCR二区,影响因子4.24)上发表题为“Screening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main ant...
最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氨基酸衍生物和多糖高分子的液-液相分离制备了具有光和pH双重响应的凝聚液滴。在此基础上,利用蛋白质微囊的选择透过性仿生重构该凝聚液滴,构建了具有“细胞器”的多级次原始细胞模型。
2021年4月13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农产品加工推广总站、福建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在省科技厅14层会议室,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农产品功能成分提取工艺创新与关键设备研制及应用》(项目编号:2018NZ0003-2)进行结题验收。会议由福建省科技厅林有辉科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陈华副处长,作...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时存在自热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其作为厌氧消化底物时会表现出放热特性。稻秸经过厌氧消化后,容易通过自热放热提高反应器温度,满足厌氧消化的热需求进而提高净产能。进一步研究自热释放机制,准确预测厌氧消化过程中热需求对厌氧消化控制十分重要。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叶乃好等发明的“海洋酵母及其在生物乙醇生产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专利号:ZL201610044286.2。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株海洋酵母的筛选方法、海洋酵母在生物乙醇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应用海洋酵母生产生物乙醇的方法。该发明所述海洋酵母能够在巨藻处理液中生长并应用于乙醇生产,其适应海藻中褐藻多酚等物质的抑制作用,并耐受海藻处理液中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