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信息处理技术 通信技术 广播与电视工程技术 雷达工程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中国相关记录440条 . 查询时间(2.799 秒)
2022年10月25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共有486所高校的4992个学科上榜。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位列第9名,首次跻身中国一流学科行列(前5%)。
2021年10月21日,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成功举办,从503支国内外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的10支企业团队打响巅峰之战。经过激烈角逐,中冶赛迪AInsight产业经济大数据平台荣获大赛“最具技术价值奖”。
近年来,很多传统的图像分类方法,如支持向量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多源遥感图像参数提取、森林防火、遥感图像分类等领域,这类方法仅仅将每个视图特征向量简单串级,未充分利用视图统计特性和跨视图一致性与互补性。目前多视图支持向量机分类技术层出不穷,但大多未改善传统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存在的问题,如不适用于“开集识别”(如图1)、有限的鲁棒判别力(如图2)等。为了克服此类问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符利勇...
2021年9月29日,由空间中心空间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全球首台北斗/GPS双系统兼容掩星探测仪——风云三号C星 GNOS(以下简称 FY-3C GNOS)迎来在轨运行八周年。八年来,FY-3C GNOS 在轨持续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提供高时效、高质量的大气掩星数据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均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3年9月23日,风云三号C星(FY-3C)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葛明峰教授团队在智能电网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F=8.96)上刊发研究成果—Distributed CPS-based Secondary Control of Microgrids with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and Limited Communication。该文针对受限的通信...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周婷研究员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团队在6G新型多址接入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决策部署,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国通信学会拟召开2021中国信息通信大会。本次会议聚焦5G/6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等前沿热点领域,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信息通信领域的主管领导、行业领袖、专家学者、技术精英以及知名机构、组织和企业,围绕前沿技术、产业应用、生态系统等多个维度,剖析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旸、赵东锋团队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宝善、姚华建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光纤声波/振动传感(DAS)系统,该设备使用现有通讯光缆可进行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地下结构成像、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DAS设备自2021年6月部署在合肥紫蓬山进行连续观测,已成功监测到定远县2.3级地震(6月4日)、宣城2.7级地震(7月22日)、菲...
2021年7月8日,中国科学院二代导航专项总体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验收评审会,专家组听取了《导航通信一体化试验系统验收总结报告》,评审组同意导航通信一体化试验系统通过合同验收评审。
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协会科技奖)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雷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制度设立并组织实施的行业科技奖励。协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以中国雷达行业科技委为主体组建,由中国雷达行业及相关电子工程领域的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和企业家组成,评选结果具有很高的行业权威性。自2020年首届评奖活动开展以来,协会科技奖评选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行业反响热烈,对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
近期,第44届国际计算机学会信息检索大会(The 44th 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SIGIR 2021)于2021年7月11日-7月15日以线上会议形式顺利召开,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陈轩昂获得最佳短论文奖。ACM SIGIR是人工智能领...
2021年7月8日下午,辽宁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高涛一行考察调研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深入了解了中科云翼工业互联网平台研发及建设情况。沈阳自动化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科技处及数字工厂研究室相关人员陪同调研并对平台研发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报。
高精度频率传递在时间频率计量、基础物理研究、卫星导航定位和射电天文观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基于卫星链路的频率传递(包括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和GPS载波相位观测)稳定度只能达到10-15@ 1d,无法满足现代原子钟的传递比对需求,且也无法为有频率同步需求的应用提供短期稳定度。以光纤为媒介的频率传递具有损耗低、可靠性高和噪声可主动补偿等优点,是目前精度最高的频率传递手段。
日前,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评奖结果揭晓,我院光网络团队(沈纲祥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陈浩作为第二发明人)的授权专利“一种光与无线FiWi网络带宽恢复方法及装置”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值得一提,该专利也进入了今年的“金银奖”答辩环节,在通信技术类中,全国仅有20个专利进入最终答辩环节。该专利为团队和中天科技产学院合作的成果,此次获奖体现了双方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质量和成效。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光纤时频相同步研究中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过零检测和优化控制策略的绝对相位标记技术,标记精度达到皮秒级,并成功应用于光纤远程站点间的时间、频率与相位的同时同步与相干传输。该技术解决了相位同步中的相位差漂移、相位模糊性、初始相位不确定性以及传输延迟的校准等关键问题,并显著提升了秒脉冲(PPS)时间同步的RMS精度至百飞秒级、峰峰值抖动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