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酶相关记录62条 . 查询时间(0.153 秒)
右美沙芬是使用广泛的镇咳药之一。右美沙芬的镇咳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近,但不具有上瘾性,不易引起便秘、镇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S)-1-(4-甲氧基苄基)-1,2,3,4,5,6,7,8-八氢异喹啉((S)-1a)作为工业生产右美沙芬的关键合成中间体,主要通过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铱或钌催化不对称加氢以及环己胺氧化酶与硼胺结合的去消旋化获得,但存在收率低、立体选择性不高、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右美沙芬是使用最广泛的镇咳药之一,其镇咳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近,但不具有上瘾性,不易引起便秘、镇静、呼吸抑制等副作用。(S)-1-(4-甲氧基苄基)-1,2,3,4,5,6,7,8-八氢异喹啉((S)-1a)作为工业生产右美沙芬的关键合成中间体,目前主要通过外消旋体的动力学拆分、铱或钌催化不对称加氢以及环己胺氧化酶与硼胺结合的去消旋化获得,但存在收率低、立体选择性不高、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盛英教授团队和西湖大学张彪彪助理教授团队合作,通过将光催化剂COF-TfpBpy介导的光合H2O2与P450过加氧酶的H2O2依赖性酶活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人工光酶级联催化系统,在空气、水和光照条件下实现脂肪酸到1-烯烃和羟基脂肪酸的绿色转化。相关研究结果以“Photoenzymatic synthesis of 1-alkenes and hydroxyl f...
轴手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其手性源于化学键两端取代基的位阻效应,阻碍了化学键的自由旋转,产生不能完全重合、互为镜像的两个异构体。轴手性结构是构成天然产物、功能性材料、分子机器、手性金属配体等高值分子的重要结构元素。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化学法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策略,如卡宾催化(NHC)、手性磷酸(CPA)催化、多肽催化、过渡金属催化等。与之相比,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温和环保...
在化学合成和药物开发领域,半缩醛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中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羟基、一个烷氧基和一个氢原子。传统化学合成中,半缩醛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局限于醇和醛/酮之间的加成反应,或通过金属催化剂还原内酯获得。此外,合成手性半缩醛立体选择性控制也是一个挑战,通常需要设计特殊的手性配体催化剂才能实现。尽管酶催化在许多合成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酶催化合成半缩醛一直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目...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是新一代人工酶,在生物医学领域颇具应用前景。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铁基纳米酶在肿瘤催化治疗和抗菌等方面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铁原子的利用率较低,纳米氧化铁的催化效率往往低于天然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了提高铁原子的利用率,科学家引入单原子设计用于构筑更加精确的活性位点,通过模拟天然酶的铁卟啉配位...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黄小强特聘研究员,与化院梁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田长麟教授合作,开发了焦磷酸硫胺素(ThDP)依赖酶和光催化协同的双催化新体系,该体系是自然界中全新的、现有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全新分子生化体系,不仅极大地扩展了酶的催化功能、为绿色生物制造提供了丰富元件,还为化学领域的手性精准控制难题提供了新策略,有望引领光生物制造新方向。成果以“A light-dri...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姚斌院士团队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微生物蛋白设计与智造创新团队合作,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分子进化分析,创建了提高糖苷水解酶催化效率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
2023年10月20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丁建平研究组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Lactate dehydrogenase D is a general dehydrogenase for D-2-hydroxyacid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D-lactic acidosis)。该工作对鼠源...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中β链片段垂直于长纤维排列。这种类型的组装是由主链氢键和侧链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驱动。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交叉β模式自组装成低聚物或纤维丝,损伤神经元和突触,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3年9月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典范研究组与复旦大学屈前辉课题组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Structures of Liganded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Transamidase Illuminate GPI-AP Biogenesis),揭示了糖基磷脂酰肌醇(GPI)...
2023年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功利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自然.催化》)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nzymatic catalysis favours eight-membered over five-membered ring closure in bicyclomycin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课题组与华中科技大学钟芳锐课题组合作,在Cell Chem上发表了题为Whole-cell-catalyzed hydrogenation/deuteration of aryl halides with a genetically repurposed photodehalogenase的研究文章。该研究报道了一种编码在黄色荧光蛋白中的二苯甲酮光催化剂,称为还...
2023年5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余研究组为“A cryo-EM structure of KTF1-bound polymerase V 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导了包含KTF1的RNA聚合酶V(RNA polymerase...
生物催化因绿色、温和、高选择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传统精细化学品制造的替代方法。而生物催化剂——酶,通常存在活性差、不稳定和难以回收利用等缺点。将酶固定化后能够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可重复使用,这使得酶固定化成为有效的策略,对生物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具有助推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