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 系统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0.816 秒)
2024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为制备优异的薄膜荧光传感器提供了有效策略,对荧光传感与气体吸附的协同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与理论计算阐释。相关成果以Fluorophor embedded MOFs steering gas ultra-recognition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蔡艳研究员、欧欣研究员联合团队,在通讯波段硅基铌酸锂异质集成电光调制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团队成员利用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标准180 nm硅光工艺在八英寸 SOI上制备了硅光芯片,然后基于“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图1),通过直接键合的方式将铌酸锂与SOI晶圆实现异质集成,并通过干法刻蚀技术实现了硅光芯片波导与LN电光...
2024年3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异质集成XOI团队,在通讯波段硅基磷化铟异质集成激光器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基于“离子刀”异质集成技术成功制备出高质量4英寸硅基InP单晶薄膜异质衬底(InPOS),并进一步制备了性能优异的晶圆级硅基1.55 mm通讯波段法布里-珀罗腔(FP)腔激光器,得益于高质量的硅基磷化铟单晶薄膜,器件连续波(CW)模式下单面最高输出功率达155 mW且...
光动力疗法(PDT)是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杀伤,并获得临床批准的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方法。与化疗等全身性治疗手段相比,PDT是局部治疗手段。PDT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光照区的病变组织,但这一特性使PDT无法阻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导致肿瘤复发。此外,PDT对氧气的消耗会进一步加剧肿瘤区域乏氧情况,促进肿瘤发生转移。而肿瘤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既能够阻止肿瘤转移,又能...
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目前,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面临着因血脑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药物分子不能够进入脑组织的难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研制了一套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可经颅骨微创通道进入颅内,越过血脑屏障抵达胶质瘤部位,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胶质瘤病灶。相关研究成果以Dual-...
2023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丁宝全课题组在利用DNA纳米机器递送基因编辑系统进行靶向基因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DNA Origami-Based Gene Editing System for Efficient Gene Therapy in Vivo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电动汽车、智能电网、高速列车等新兴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对高精度的电流传感器提出了更高要求。与传统电流传感器相比,基于量子效应的传感装置可以利用量子态操控技术来提高测量的精度。这些优势使得基于量子效应的电流传感器在各种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3年9月26日,精密测量院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磁共振成像系统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当前全球首台获批的可用于气体成像的临床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解决了临床无创无辐射精准检测肺部疾病的难题。
2023年9月19日至23日,以“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中国工博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23年9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等研制出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移动式高效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70% at a 1550纳米波长)为题,...
2023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摩擦纳米发电器件与腐蚀防护结合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的海绵器件能够适应陆地和水上运输中的高强度冲击并收集机械能应用于海洋环境金属的腐蚀保护,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9.0)上。
2023年8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和中储国能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国际首套300MW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膨胀机完成集成测试,顺利下线。 储能技术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压缩空气储能具有规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膨胀机是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具有负荷高、流量大、流动传热复杂、高效宽工况运行要求高等技...
2023年7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所承担的重点研发项目“吉林测距控制分系统和测距控制软件分系统”、“海外测距控制分系统和测距控制软件分系统”两个项目进行出所验收评审,经专家组讨论,出所测试结果符合验收要求,达到系统的功能要求,一致通过验收。
六方氮化硼(hBN)是一种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六角网状晶格结构的宽禁带半导体,其大带隙和绝缘性质使其成为极佳的介质衬底材料,同时也限制了其在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器件中更广泛的应用。与hBN片层不同,hBN纳米带(BNNR)可以通过引入空间和静电势的约束表现出可变的带隙。计算预测,横向电场可以使BNNRs带隙变窄,甚至导致其出现绝缘体-金属转变。然而,如何通过实验在BNNR上引入较高的横向电场仍然具有挑战...
PbS胶体量子点(CQDs)由于具有带隙宽、可调谐以及溶液可加工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太阳能电池、红外成像、光电探测以及片上光源的集成光子器件中。然而PbS CQDs普遍存在发射效率低和辐射方向性差的问题,因此科学家们尝试利用半导体等离子体纳米晶或全介质纳米谐振腔来增强PbS CQDs的近红外荧光发射,使其成为更高效、更快的量子发射器。但是普遍存在光场限制能力弱,Q值低的问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