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失效与保护 材料检测与分杂技技术 材料实验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材料科学 石墨烯相关记录216条 . 查询时间(0.07 秒)
日前,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成功研制出基于石墨烯空气阴极的千瓦级铝空气电池发电系统,该电池系统能量密度高达510Wh/kg、容量20kWh、输出功率1000W。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智能电网、移动通讯、电动汽车和应急救灾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能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寿命长的新型化学电源。传统通讯基站一般采用大容量铅酸蓄电池配合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系统,目前在用铅酸蓄电池高达1000多万组,体积和质量均较大,...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智能电网、移动通讯、电动汽车和应急救灾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能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寿命长的新型化学电源。金属空气电池(也称为金属燃料电池)是一种将金属材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金属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绿色无污染、放电寿命长与安全环保等优势,已被国家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还被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列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
近日,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在三维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在国际材料工程领域顶级刊物《Advanced Materials》(2015年影响因子18.96,中科院分区一区)发表论文2篇,在美国化学学会旗下材料科学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15年影响因子7.145,中科院分区一区)发表论文一篇。三篇文论题目分别为:“Fl...
为了满足不断发展的智能电网、移动通讯、电动汽车和应急救灾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能量高、成本低、体积小、寿命长的新型化学电源。金属空气电池(也称为金属燃料电池)是一种将金属材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金属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价格低廉、资源丰富、绿色无污染、放电寿命长与安全环保等优势,已被国家列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还被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列入《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组装膜,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K,接近理想单层石墨烯导热率的40%,创造宏观材料导热率的新纪录;同时该材料由微褶皱化大片石墨烯组装而成,具有超柔性,可被反复折叠6000次,承受弯曲十万次。
2017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石墨烯产学研深度合作协议书”。恒力盛泰总裁厉楠等出席了签约仪式。上海硅酸盐所所长宋力昕在讲话中谈到,上海硅酸盐所秉承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让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能转化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指出,科研人员踏实工作、坚持不懈的努力是获得能够实现成功转化科技成果的前提...
近年来,石墨烯因其独特的单原子厚度二维结构以及在强度、柔韧性、导电、导热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备受关注,在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面向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关于石墨烯的制备、开发和应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17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石高全和他的团队凭借“化学修饰石墨烯可控组装与复合的基础研究”这一项目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纳米材料环境风险是当前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其生物效应的关系至今尚未有效阐明,从而阻碍了纳米材料生态环境风险的科学评估。日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高越、方重组成科研团队,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氧化石墨烯的水生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展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2017年本科创新项目特等奖”。作为石墨烯类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由于具有诸多优点,而作为卫生医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博士崔萍与教授李震宇、曾长淦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Kinetic Pathway toward High-Density Ordered N Doping...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国际功能材料量子设计中心崔萍博士与李震宇教授、曾长淦教授等校内外同行合作,在氮掺杂石墨烯生长的原子尺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理论计算预言了利用芳香性分子C5NCl5在Cu(111)表面上可自组装实现高浓度、高有序的氮掺杂石墨烯。该研究成果以“A Kinetic Pathway toward High-Density Ordered N Do...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与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利用斑马鱼模型深入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对斑马鱼AhR信号通路的扰动作用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材料》(Biomaterials)上。石墨烯量子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物荧光成像领域。然而,石墨烯量子点固有的生物特性及在生物系统中的潜在风险至今仍然是未知的。研究团队利用改...
“最初研究时,载流子迁移率才几千,现在能达到2万了。”连日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史浩飞和同事天天都往实验室跑,为提升石墨烯材料的性能不停地做实验。
近日,先进制造所王晓杰研究员课题组提出将少量石墨烯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混合,从而提升PDMS导热性能的研究思路,并与强磁场中心方军课题组合作,在10特斯拉强磁场设备下制备出各向异性的石墨烯/PDMS复合材料。该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在强磁场下的取向可以显著地提升PDMS的热导率。研究成果发表在复合材料领域顶级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
电化学储能技术是解决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关键。以有机溶剂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具有优势,但存在安全隐患和锂资源有限的问题。与之相比,水系非锂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锌离子、镁离子等)电池具有高安全和低成本等优点,在储能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石墨烯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赋予了其优异的导电性能,以二维石墨烯纳米片作为基本结构单元所构筑的三维宏观的石墨烯泡沫材料具有超高的导电性、比表面积和开孔率,常作为一种多功能性材料应用于储能、污染物吸附、电磁屏蔽、吸波、传感器等领域。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