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剂工程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催化剂工程相关记录21条 . 查询时间(2.521 秒)
目前CO2加氢制长链烯烃基本是在高压条件下才能实现,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Cu-Fe催化剂,可在常压下催化CO2转化为长链烯烃。
将CO2转化为低碳化学品是目前实现碳减排最有潜力的方式之一。近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陈忠伟院士、余爱萍教授和Luis Ricardez-Sandoval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王新研究员共同报道了一种Sn-Bi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电催化CO2为甲酸盐。
磁性催化剂在电催化析氢和析氧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碱性电解质中,含Ni、Co、Fe等磁性元素的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价格优势。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非晶合金磁电功能特性研究团队,前期以Al-Ni-Co-Mn-Y-Au非晶合金为前驱体,通过去合金化方法,研制出具有高活性的Ni-Co-Mn-Y-Au纳米多孔析氢催化剂,电催化活性达到70mV @10mA/cm2,塔菲尔...
甲烷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丰富、环境友好的特点,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甲烷氧化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两步浸渍法成功制备了铋掺杂的铂基铈-锆-镧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在甲烷完全氧化反应。通过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XAFS)表征,铋(Bi)和铂(Pt)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促进了Pt物种分散到原子簇和单原子级别。然而,Bi的引入会...
光催化技术因其节能、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在低浓度一氧化氮(NO)污染治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在众多半导体材料中,碘氧化铋(BiOI)光催化剂具有窄带隙和独特的层状结构,有利于可见光吸收和电子空穴对分离,展现出了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近十几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BiOI半导体材料光催化净化NO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BiOI晶体形貌与晶面调控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各类改性方法如表...
氧空位对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与电子-空穴分离效率都具有重要影响,铋玻璃内含有丰富的氧空位缺陷。采用盐酸腐蚀铋玻璃原位合成BiOCl光催化材料,研究了玻璃网络外体对氧空位浓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合成的BiOCl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氧空位浓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Bi2O3-B2O3-ZnO系铋玻璃随...
甲醛是室内常见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之一,长期接触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负载型廉价金属催化剂在甲醛去除和实际应用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低温条件下负载型廉价金属催化剂在甲醛热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等离子协同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甲醛低温催化的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反应机理。反应条件、载体类型和制备方式是影响甲醛低温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虽然负载型廉价金属催化剂在甲醛光催化...
近年来,有机半导体因其独特可调的化学结构及光电性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效可见光催化领域。但是,有机材料本身化学键弱、载流子迁移率低,导致其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因此,将有机半导体进行纳米组装及其构建异质结构,得到零维、一维、二维或多元复合纳米有机光催化剂,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零维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一维结构长程有序排列、表面缺陷密度降低;二维结构在增大表面活性位点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缩短电荷在...
采用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多孔Fe2O3纳米棒与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的复合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光还原法成功制备清洁、高活性的Pt/Fe2O3/N-RGO催化剂,并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光还原反应机理和催化剂的抗烧结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Fe2O3对光的强吸收作用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产生,N-RGO有效延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使得电子从O2-转移到Fe3+。Fe2O3/N-RGO中部分还...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梁海伟课题组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水江澜课题组等合作,发展了一种高温硫锚定合成方法学,实现了小尺寸金属间化合物(IMCs)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普适性合成,成功构建出由46种Pt基二元和多元IMCs催化剂组成的材料库,并基于该材料库发现了IMCs电催化氧还原活性与其二维晶面应力之间的强关联性。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过渡金属及氮共掺杂的碳基催化剂(M-N/C)由于具有几乎可以媲美铂的氧还原活性,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被誉为最有可能在未来应用于燃料电池的一类非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化合物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规整的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度和形貌尺寸可控等特点,成为制备各种高性能掺杂碳基催化剂的良好前驱体,与过渡金属、氮和碳源的复合前驱体相比,以其为原料制得的衍生M-N/C催化剂往往表...
近年来,随着对高性能电池需求的加大,锂空气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成为了研究热点。虽然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但离实际应用差距甚远,仍有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其中,氧电极反应动力学速度缓慢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了促进锂空气电池的发展和应用,国际学术界对改善氧电极动力学速度的催化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锂空气电池氧电极催化材料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其...
为提高ZnO催化剂光催化固氮性能,克服其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可见光响应能力差以及易光腐蚀等缺点,本研究采用Cu、C共负载方式对ZnO催化剂进行改性(以下简称CuCZ催化剂)。结果显示,CuCZ-3%(Cu占ZnO质量的3%)催化剂的光催化固氮速率最大,达到4.96mmol·gcat-1·h-1,为ZnO(0.612mmol·gcat-1·h-1)的8.10倍、CZnO(C负载ZnO,3.00m...
发展了一种合成靛红的新方法,并进行了底物扩展,得到了一系列靛红类化合物。以N-烷基取代的丙烯酰苯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醋酸钯、碘化亚铜和氧气的催化及参与下,以42%~87%的产率合成了N-烷基化的靛红衍生物。利用该方法制备了23个靛红类化合物,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合成路线减少了保护基的使用,简洁高效。
报道了一种高效的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的叠氮化芳基化反应。以Na2CO3为催化剂,叠氮三甲基硅烷与δ-三氟甲基-δ-芳基取代对亚甲基苯醌发生1,6-共轭加成反应,以优异的分离产率(90%~96%)获得了结构多样的含有三氟甲基和叠氮取代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底物适用范围和官能团兼容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