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学仪器及技术 >>> 光学仪器 光电检测技术 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元件加工 薄膜光学及技术 光计量技术 近场光学及纳米检测技术 辐射度学和色度学 光谱技术 红外技术 空间光学 海洋光学 天文光学 生物医学光学 光学综合装置及工程设备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光学仪器及技术 LAMOST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01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黄样博士等人所在的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获得了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APOGEE巡天中超过25万颗亮红巨星的高精度距离(优于15%),并利用该样本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的银河系旋转曲线,成为目前该范围内最精确的银河系旋转曲线。这为测量银河系总质量及太阳领域的暗物质密度等基本物理量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约束,对搜寻暗物质粒子、理解...
2023年3月31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了LAMOST DR10(v1.0版本)数据集。该数据集包含光谱总数2229万余条,是目前国际上其它巡天望远镜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9倍。LAMOST成为世界上首个发布光谱数突破两千万的巡天项目。
近日,湘潭大学雷振新副教授和国家天文台赵景昆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光谱数据,结合欧空局Gaia测光和视差数据,发现和证认了222颗热亚矮星,其中131颗是复合光谱型热亚矮星,并发现了一颗目前已知的偏心率最大的宽距热亚矮星双星,远超理论模型的预测值,对热亚矮星的形成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报》(2023,ApJ,942,109)上。
近期,国家天文台袁海龙、王松副研究员等人利用LAMOST低分辨光谱,结合Gaia EDR3数据,兴隆85厘米望远镜多波段测光数据,以及加那列大型望远镜GTC的HORuS仪器拍摄的高分辨率光谱,发现了一个包含致密天体的双星系统。该系统由一个质量约为1.7倍太阳质量、半径约是1.7个太阳半径的晚A型主序恒星和一个质量约为1.1-1.3倍太阳质量可能为中子星的致密伴星组成。
2022年9月30日,包含LAMOST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八年的光谱数据——LAMOST DR8(v2.0版本)数据集对全世界公开发布。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首次联合欧洲空间局ESASky数据平台同步上线该数据集,方便国际科学家浏览查询。未来,包括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SciServer平台在内的其它天文数据系统也将陆续上线更多LAMOST数据。这些工作将极大地提高LAMOST数据国际影响力,助力...
近期,国家天文台博士生吴文博、赵刚研究员和薛香香研究员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光谱数据,揭示了约110亿年前银河系经历的GSE(Gaia-Sausage-Enceladus)主并合事件对银河系恒星晕整体结构的影响。通过分析银晕中K巨星的运动学参数和空间分布,研究人员发现银河系恒星晕呈现出内扁外圆的“洋葱”结构,而此次GSE主并合事件可能对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银...
近期,国家天文台施建荣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基于LAMOST中分辨率光谱,一次性发现了九颗锂元素含量极端高的尚未演化的恒星,即超富锂矮星。其中一颗超富锂矮星的锂元素含量达到太阳的31倍(4.8 dex),而太阳也属于一颗尚未演化的矮星,这刷新了此类恒星的锂元素含量纪录。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仅发现过四颗类似的超富锂矮星。该研究成果在揭示超富锂矮星中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是...
驰骋星河整十载,领跑光谱天文路。在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3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九年的LAMOST DR9数据集(v1.0版本)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2021年6月,LAMOST第九年光谱巡天圆满结束,这也是LAMOST开展中分辨率光谱巡天的第三年。历时九个月,中心数据处理部对LAMOST DR9数据集的产品进行了处理分析,数据产品精...
LAMOST DR7光谱数据获得于2011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八年的巡天观测。2018年10月5日,LAMOST二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正式启动,因此,对外发布的DR7数据集(v2.0版本)中包括常规低分辨率光谱数据和中分辨率光谱数据两部分。DR7数据集(v2.0版本)共包括4922个低分辨率观测天区,679个中分辨率观测天区。发布光谱总数达到1423万条,其中低分辨率光谱1043万,中分辨率非...
为帮助更多天文工作者和学生利用LAMOST数据开展科研工作,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和学术交流合作,2021年7月5-7日,第七届LAMOST用户培训会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召开。此次用户培训会规模空前,是目前参会人数最多、培训时间最长的一次培训会。共有来自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33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的218名专家和...
巡天遥看整十载,千万光谱放异彩。截止2021年6月,LAMOST走过了十年的光谱巡天之路,累计获取天体光谱数达到2000万,成为全球最大最完备的天体光谱数据库。十年来,LAMOST保持了光谱获取率世界第一及发布光谱数据量世界第一的领先地位,千万光谱数据助力中国天文学家在银河系、恒星物理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引领世界。然而,LAMOST在稳定运行和成果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及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3月31日,包含先导巡天及正式巡天前八年的LAMOST DR8数据集(v1.0版本)正式对国内天文学家和国际合作者发布。2020年6月,LAMOST第八年光谱巡天圆满结束,这也是LAMOST开展中分辨率光谱巡天的第二年。历时九个月,中心数据处理部利用2020年升级后的新数据处理系统完成了LAMOST DR8数据集的处理及质量分析工作,数...
运用热分析软件Icepak对望远镜LAMOST的圆顶围挡通道进行了热计算与分析,重点分析了围挡壁面的热辐射和热传导对整个温度场的影响。在通风管道冷却方案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壁面辐射和传导的热模型,描述了壁面的传热结构。仿真计算了增加壁面热辐射和热传导时主光学组件——焦面的温度场分布,并对此作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与仿真结果表明:壁面传热对其内部温度场的影响不大;利用通风管道的冷却措施可将焦面的最大温...
LAMOST项目首批子镜安装成功           2007/8/28
2007年2月4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首批三块1.1米六角形主镜子镜在望远镜安装现场—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顺利安装成功。 LAMOST项目的光学系统由6.67米×6.05米的球面主镜(由37块1.1米六角形子镜拼接而成),和5.7米× 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由24块主动变形的1.1米六角形非球面子镜拼接而成...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 (简称LAMOST)的首件大型部件于2005年9月20日上午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启运,9月22日顺利运抵达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9月24日成功完成8米机架底座的吊装。此次启运和吊装的大型部件是LAMOST项目精确指向、跟踪天体的关键部件—MA机架。该机架是目前国内结构尺寸最大(8米)、精度...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