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实验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实验相关记录827条 . 查询时间(1.65 秒)
以Cu(NO3)2·3H2O、Cr(NO3)2·9H2O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柠檬酸配位法合成了超细CuCr2O4催化剂,用XRD、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DTA研究了CuCr2O4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性能的影响,测量了加入CuCr2O4后CMDB推进剂的燃速。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即nCu∶nCr=1∶2,温度700℃)可制得纯四方尖晶石型CuCr2O4。加入超细CuCr2O4后,A...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Nb含量的低C高Mn钢在800-900℃变形后奥氏体的回复特征, 同时借助 Fe-40%Ni-0.1%Nb(质量分数)合金揭示了回复过程中的位错演化及析出行为, 建立了位错滑移及溶质拖曳机制的等温回复动力学模型, 据此计算拟合了应力松弛曲线上回复实验数据, 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相符. 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 Nb溶质拖曳及析出均减慢回复过程, 提高变形积累; 与Nb溶...
研究不同磷含量的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 RPV)模拟钢在880 oC固溶, 400 oC不同时间时效后碳化物周围元素的偏聚. 结果表明, 低磷和高磷模拟钢在时效过程中均发现板条内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存在磷偏聚, 偏聚程度与晶界一致. 高磷样品时效150 h, P, Si和C同时在厚度约为20 nm的范围内富集, 其浓度为基体的2倍; 高磷样品时效500 h,...
从宏观传热学出发, 综合考虑焊缝横断面形状特点及接头形式对焊接热流的影响, 建立了适用的T型接头激光+GMAW复合热源焊的组合式热源模型. 利用双椭球体热源模型描述电弧热流和熔滴热焓, 采用热流峰值指数递增--锥体热源模型表征激光热输入, 并通过坐标系转换的方法旋转热源模型, 以考虑焊枪倾斜对焊接热流分布的影响, 推导出适用于T型接头复合焊的热源模型表达公式, 从而简化了T型接头焊接数值模拟中的模...
通过热模拟、拉伸和低温冲击实验, 采用SEM, TEM, EDS和EBSD等手段研究了FH550海洋平台用钢的低温断裂行为. 结果表明, 轧态实验钢为下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 回火后为回火贝氏体组织; 冲击断口多为韧窝断口, 部分等轴韧窝底部有含Ca和Al的氧化物夹杂, 个别试样呈现准解理断裂, 存在尺寸大于10 μm的含Fe, Mn的碳化物夹杂, 恶化韧性, 导致冲击吸收功波动; 断裂过...
考虑熔池与小孔的耦合作用, 建立了穿孔等离子弧焊接三维瞬态熔池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采用流体体积函数法追踪小孔的形状与尺寸, 利用焓--孔隙度法处理凝固熔化过程中的相变潜热以及动量损耗问题. 针对穿孔等离子弧焊接的工艺特点, 建立了随小孔深度动态调整的组合式体积热源模式. 对8 mm板厚的不锈钢工件进行了穿孔焊接工艺实验和数值模拟, 获得了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熔池出现、小孔形成、流场与温度...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XRD物相定性分析研究了添加微量Sc和Er对Al-Cu-Mg系合金铸态组织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r,Sc能不同程度细化合金铸态组织。合金中添加Sc元素细化合金铸态组织的机制为凝固时形成的均匀分布的Al3(ScxZr1-x)质点成为αAl结晶时理想的异质核心,起到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Er在合金中主要以Al8Cu4Er分布于晶界,并没有观察到Er和...
设计一种特别的TiCoSb复合靶材, 通过调节各元素在复合靶材上所占面积的大小, 可以方便地调节薄膜的成分. 采用这种靶材,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和快速退火成功制备单一物相的多晶TiCoSb薄膜;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分析TiCoSb薄膜的结构和表面形貌; 利用Hall测试仪初步研究薄膜...
对2种冷轧超低碳钢(Nb+Ti-IF钢和高Nb-IF钢)进行了再结晶退火实验, 对比研究了2种钢在超快速退火(加热速率约为300 ℃/s)下的再结晶组织和织构特征. 结果表明, 在超快速退火工艺下, 含C和Nb量较高的Nb-IF钢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与普通退火工艺下无明显差别(均为(11.0±0.3) μm), 再结晶织构峰值{223}<472>的取向密度由普通退火工艺下的23.9降低到18.0, ...
研究了换热器中的T2紫铜管在为期2年的保养中因受残留H$_{2}$O及挥发水蒸汽作用而出现泄漏降压的现象. 利用SEM, OM和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 在Cu管与不锈钢折流孔构成的所有缝隙部位都发生了严重的腐蚀, 而且在少数位置发生了穿孔. 润湿实验表明, T2紫铜管外表面与折流孔孔壁之间形成的缝隙足够小, 以至于可以对Cu管外表面上结露的薄水膜产生虹吸作用, 形成连接Cu管表面与折流孔孔壁的液体....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板坯连铸流动控制结晶器(flow control mold II, 即FC Mold II)电磁制动过程中, 磁场强度和分布对结晶器内金属液流动的影响规律. 实验中, 以水银为模拟工质, 在模型拉速为0.41, 0.52和0.82 m/min(分别相当于生产拉速1.00, 1.30和2.00 m/min), 电磁制动的上区磁场强度B1=0.18, 0.36和0.50 T, 下区...
We present an extension of the Allen-Cahn/Cahn-Hilliard system which incorporates a geometrically linear ansatz for the elastic energy of the precipitates. The model contains both the elastic Allen-Ca...
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al spin structure factor S(q,w) for the Heisenberg chain with ferromagnetic nearest (J1<0) and antiferromagnetic next-nearest (J2>0) neighbor exchange using bosonization and ...
We demonstrate the self-phase modulation (SPM) of a single-cycle THz pulse in a semiconductor, using bulk n-GaAs as a model system. The SPM arises from the heating of free electrons in the electric fi...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microscopic lattice model of a strong topological insulator (TI) we study potential impurities and vacancie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positions. For all impurity locations w...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