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人物 学相关记录1737条 . 查询时间(2.415 秒)
秦彦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燃料电池水热管理,新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燃料电池电化学,燃油破碎与雾化。
陈韬副教授,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点燃式发动机复合燃烧技术;均质压燃燃烧组织与控制;发动机建模与控制。
邬斌扬副教授/硕导,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重型柴油机高效清洁燃烧理论及技术,内燃机复杂空气系统设计及匹配,天然气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技术。
安彦召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燃烧系统(Pre-chamber ignition,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Spark assistant ignition);低碳和净零碳燃料;高强化爆震燃烧过程光学诊断;碳烟颗粒物实验及数值模拟。
项学智,男,1979年11月生人,工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University of Ottawa) 访问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博士后,曾荣获校优秀青年主讲教师荣誉称号。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天津通信广播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天源石化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建立了“机器视觉与智能控制联合实验室”,目前拥...
王学艳,1974年2月生,学士,教授,辽宁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在任教期间主持省级科研、教改立项6项,主持锦州市社科联立项4项,主持校级教改、科研立项8项,参与完成省级、市级、校级科研教改立项30多项。发表核心论文4篇,国家级、省级论文20多篇,现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
弓亚琼,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可持续能源催化转化与储存的新材料、新技术。
张学军,男、博士、教授,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制冷与空调系统中的能量回收、利用和控制,主要包括制冷空调节能技术、蓄能空调技术、除湿空调技术、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完成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一系列文物环境控制工程,经费逾千万;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77次(Scopus);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项;领衔成果《文物热...
姓名:段俐,性别:女,职称:研究员,学历:博士,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是流体热质输运和界面行为的实验研究,并在相应科学需求的带动下进行先进流场诊断技术和挑战性空间实验技术的研究。研究工作涉及流体力学、材料和生物的物理过程、现代光学诊断技术和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等,具有多学科交叉特征。主要包括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流体物理现象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浮力-热毛细对流表面振荡研究”、SJ-8返回式卫星微重力...
姓名:余西龙,性别:男,职称:研究员,学历:博士,研究领域:超声速燃烧,高焓非平衡流动,激光光谱诊断技术。
姓名:李飞,性别:男,研究领域:针对航空航天领关键参数的测试难题,研究先进光学测试技术和推进技术;在解决部分科学问题的同时,基于新技术研制测试系统,应用于重大设备中,为型号研制提供关键数据。具体方向:新型光谱测试技术及应用: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TDLAS,TDLAT),三维火焰化学发光重建技术(3D-CTC)等;推进技术:新型卫星推进技术,超声速燃烧;高焓流动:高温气流辐射特性;
姓名:孙成奇,性别:男,职称:研究员/博导学历: 博士,电话:010-82543968,传真:010-62561284,电子邮件: scq@lnm.imech.ac.cn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5号,研究领域:材料和结构的疲劳与破坏。
姓名:郑允,性别:男,职称:副研究员 ,学历: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土超材料和边坡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以及西部地区重大工程研究项目30余项,承担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项目1项,参与主编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协会行业规范1部。在《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Engineering Geology》、《...
詹永祥,男,1979年2月生,安徽淮南人,博士,副研究员。2004年9月获得西南交通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7年11月获得西南交通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重庆大学任教2年,于2010年1月调至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科技项目、铁道部科技开发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张学军,男,1968年9月生,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任光机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后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光学中心做访问学者。归国后一直从事空间光学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2008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