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剂工程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人物 催化剂工程相关记录202条 . 查询时间(2.047 秒)
刘犇,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纳米孔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电催化。部分获奖和荣誉:2017,江苏省特聘教授;2015,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段邓乐,女,博士研究生,特聘副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专任教师。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和中文核心论文4篇。申请专利23项,授权专利6项。
田亮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巴渝青年学者,重庆国际科技合作协会理事,重庆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外聘研发技术专家。2002.09-2006.07,获得兰州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士学位;2006.09-2011.06,获得兰州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1.07-至今,重庆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Biosensors and Bioelec...
许国超,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高效生物催化元件的靶向挖掘和快速表征,2) 新功能生物催化剂的改造策略和分子设计,3) 系统生物催化合成手性中间体和天然产物,4) 计算化学解析酶反应的催化历程和选择性起源等。面向本科生讲授《生物催化与手性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和生命科学竞赛等项目。近五年,主要参与指导学生在J. Am. C...
刘宏利,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从事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光催化降解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研究。近五年,在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Chem. Eng. Sci.、ChemSus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总引200余次,有1 篇论文入选ESI 高被...
敖志敏,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科研方向:1.环境催化剂开发;2.环境理论化学;3.低维纳米材料。已发表SCI论文68篇,其中48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共有超过8个特邀报告,所发表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300次(他引超过1200次),其中单篇最高引用超过250次,并受邀为超过25个SCI杂志的审稿人。另外,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获得多项研究项目支持,总金额约合1500万人民...
刘龙,江南大学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主要从事利用系统和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高效生物催化剂生产重要营养化学品(N-乙酰氨基葡萄糖、丙酸、系列α-酮酸等)的研究,包括通过组学技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重点解析相关工业微生物生理代谢特性与细胞网络调控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关键途径酶的定向进化与组装、代谢控制元件的合成与适配、代谢途径的理性设计与调控、代谢网络...
刘俊劭,男,福建泉州人,1971年8月生。教授,中共党员。现任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主任,主要承担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从事纳米光催化剂和化工分离过程方面研究。1994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化工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9年于福州大学获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17年于福州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主持完成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2项,在各类期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20余篇,SCI收录3篇。
潘红艳,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1.非均相催化剂研制及应用;2.多孔碳研制及应用。
林倩,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1.非均相催化剂研制及应用;2.多孔碳研制及应用;3.绿色化工合成。
张志明,天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教授; 研究内容:功能导向团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控制合成与性能研究,主要包括:1.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清洁能源氢与二氧化碳还原;2.人工固氮与光催化有机反应。
窦晓巍,男,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师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Yixin Lu 教授开展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博士课题研究,获2013年度国家优秀留学生奖。2014年起师从Tamio Hayashi教授开展博士后工作,进行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合成研究。2016年6月进入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任特聘研究员。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
曾晓飞,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3年5月生,江西吉安人。2003年本科毕业于南昌大学,2006年硕士毕业于苏州大学,2010 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钟国富教授(长江学者、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创系教授之一),主要从事新型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药物合成研究。2011-2012年作为高级研究员就...
陈强,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研究方向:介电功能材料、新型可见光催化剂。研究工作经历:2017/10-至今,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研究员,2013/06-2017/09,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副教授,2007/07 – 2013/07,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讲师,2002/09 – ...
王金刚,教授、系副主任。主讲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科研方向:纳米光催化剂合成,有机污染物处理。教学成果与奖励(2005年以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学习指导》,2016,主编教材,首位,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技能阶段性培养和教学方法改革,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首位,多层次基础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第三位,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多...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