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81条 . 查询时间(2.952 秒)
赵龙涛,男,1966年7月出生,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
马帅帅,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取得东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主持江苏省基础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常州市应用基础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项目2项。在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1项。已培养研究生4名,在读2名。
余林鹏,男,博士,讲师,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杰青,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EST等发表论文11篇,主持国家基金2项,研究领域为厌氧甲烷氧化、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
刘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麻省大学环境微生物系学习交流。主要从事地杆菌胞外电子传递机制及固碳固氮效应研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近年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ISME、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陈曼,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地表水体光电微生物反硝化效应、机制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校级人才项目共5项。目前已在Environ Sci & Technol、Water Res等环境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文章26篇,发明(授权)专利4项。主讲本科生课程《环境法学》、研究生课程《现代环境生态工程》。
叶捷,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光电化学及环境效应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2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兼任《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客座主编,《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学报》杂志青年编委。
袁爱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低碳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镇江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委。“材料化学”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负责人,“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江苏省第二期优势学科(重点序列学科)支撑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主持《物理化学》江苏省精品课程、《配位化学》江苏省研究生优秀课程和《C...
闫盆吉:男,1980年11月生,民勤人,理学博士,副教授。承担公共《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授课任务,主持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甘肃省黏土矿物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河西学院校长基金重点项目、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各1项,发表SCI论文12篇,荣获甘肃省2014年优秀团干部、河西学院2021年优秀共产党员,河西学院2012、2013优秀辅导员,201...
陈善帅,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木质素催化降解转化制备先进液体燃料或高附加值芳香化合物、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利用研究。
李合,1990年11月生,男,汉族,河北省南宫市人。2020年9月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12月入职衡水学院,现为化工学院副教授。 主教课程:工业催化、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应用分析实验。
王超,硕士,副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3月毕业与河北科大大学,化学工艺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到衡水学院工作至今。
吕青,女,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低成本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近期的研究工作集中于石墨炔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开发。通过分析氮掺杂石墨炔中氮的类型与催化剂性能的关系,得出吡啶氮可以有效提高石墨炔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基于此结论,通过掺杂和化学合成法,制得了吡啶氮选择性掺杂的石墨炔,展现了高效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Nat. Commun., Appl. Cat...
陈浪,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2008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2008.9-2013.10,获得湖南大学工业催化博士学位。2011.4-2011.10,在香港浸会大学担任研究助理,2014.2-2018.12任湖南大学助理教授,2019年至今,任湖南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工业催化、纳米催化材料、光催化。
胡玮,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相关小分子电化学转化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可再生燃料电池贵金属及非贵金属催化剂制备及其电催化;水电解析氢、析氧电极的制备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横向研究等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高梦,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师从导师雷爱文教授。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发展过渡金属催化的碳-碳、碳-杂键形成的新方法,发展绿色友好的以光,电催化的新模式下的氧化偶联反应。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Chem. Sci.,Org. Lett.,Chem. Commun.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