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人物 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3.41 秒)
刘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型逻辑和存储器件,微纳电子器件模型模拟,纳电子器件与电路协同设计。 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并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在香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任香港大学研究助理教授,2018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贺明,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青年学者。2011年于复旦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3年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3年9月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7年7月受聘成为佐治亚理工学院Research Scientist,2018年6月进入北京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新原理信息材料与器件、多感知融合新原理器件、有机半导体超低功耗器件等方向的研究,迄今...
陈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CSMNT)副秘书长。1997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7月毕业,获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4年10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11月进入北京大学工作...
张国和,教授,博导。研究领域或方向是半导体器件物理及模型研究,数模混合集成电路设计,视觉信息与图像处理VLSI设计,VLSI可测性设计,类脑计算。正在或曾经承担的科研项目是随机掺杂纳米SOI MOSFETs器件模型研究,垂直围栅MOSFET 工艺、性能及模型研究等。
刘卫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或方向低维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纳米压电电子学;面向未来集成电路应用的碳基电子学,基于低维纳米材料的电子新型器件,纳电子器件结构设计及器件物理;场发射纳米冷阴极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李尊朝,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和台北大学访问学者,致公党西安交通大学总支委员。研究领域是半导体新器件及三维集成技术、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及医用集成电路设计、智能计算等。
韩家广,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等。研究方向:1.太赫兹科学与技术;2.太赫兹新型功能器件;3.太赫兹表面等离激元。
杜永兴,男,1980年1月生,山西忻州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副院长,教授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包头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包头市优秀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光通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科技大学创新基金等科研项目,目前在国内外相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李亚楼,男,1974年10月出生,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总工程师、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副主任。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电联电力先进计算标委会委员。
卜广全,男,1962年9月出生,学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2016年度国网公司科技领军人才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等称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专家。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交直流电网仿真与镜像系统技术分委会主席,全国短路电流计算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分析和协调控制等业务。研究方向:电力系统仿真分...
林新玲,女,1964年2月生,籍贯河北。现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具有香港建筑师学会会员资格。
田华,女,高级实验师,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电子系自动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9月考取河北大学光学工程博士研究生。
单福凯,男,1971年2月生,山东临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术委员会主任,青岛大学印刷平板显示技术研究所所长,国际显示学会(SID,Society for Information Display)技术委员会委员。目前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为固体电子学与微电子学方向。
傅兴华,男,贵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主要从事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的研究。曾获贵州省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为贵州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义门,1964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并留校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享受国家政府津贴;1985年至1987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系副系主任,1994年至199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0年至1997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曾经是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微电子专业组成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