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人物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83条 . 查询时间(2.735 秒)
苑光辉,男,特任教授,2020年11月入选中科院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近年来一直从事远场光学超分辨成像与光学度量、矢量光场调控超构表面微纳器件、超构材料与超构表面、新型光学材料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迄今为止,已在Science、Nature Reviews Physics、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s、Nano Letters、Advanced Optical ...
蒋佳佳,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全国优博论文,任微光机电系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津大学-善测科技重大装备健康监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IMEKO)振动测量分会理事、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
丛龙庆,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国家特聘青年专家。天津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学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光学博士学位。在南洋理工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上海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研究员工作。于2021年3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丛龙庆副教授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超过4300次,h-index为33,其中JCR一区37篇,4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担任40余种国际知名...
刘召军博士2017年6月起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现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刘博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访问教授、SID终身会员、SID北京委员会技术委员、IEEE会员。他目前发表杂志及国际会议论文60余篇,申请美国专利12项,授权7项,申请中国专利60余项,授权20余项,获邀在国内外会议做邀请报告30余场。刘博士是世界上最早研究Micro-LED的学者之一,多项研究成果为世界领先,其中包括:世...
邵理阳博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电子与电气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邵教授于2008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光学工程博士学位。他曾在多所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过,包括卡尔顿大学、悉尼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光纤传感、光纤光栅、光纤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器件、微光纤(纳米光纤)器件及传感、微波光子传感测量等。目前他已在国际主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共150多篇...
陈锐,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B类“孔子热点明星计划”。 Small、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100多篇,其中封面文章12篇被引用发表论文2500篇。余因子30篇,本届主办与参与科研项目10项。
孙小卫现为南方科技大学讲授教授,南科大主任-电子光子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与电气工程系系。就职于南科大前,孙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正教授,微电子中心09年,被主任大学科技与创新,2013年-克士嘉奖,加拿大20年,加拿大国立理工学院雅加利。 )、国际光学工程师学会(SPIE)、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英国物理学会(loP)会士(Fellow),是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杰出演讲人(D...
沈平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为OSA Fellow,SPIE Fellow,IEEE美国光电子学会全球副主席,研究领域包括硅光子、光纤智能感知技术、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发表论文900余篇,H指数45;作为PI及Co-PI申请到科研项目经费超过5千万;担任大型国际会议主席如CLEO-PR 2017,并为OGC,PGC,ICOCN,ICAIT等国际大会的发起者;曾创建课程项目“Enabled le...
史伟,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特聘人才计划专家,美国光学学会OPTICA(OSA)Fellow。主要从事光纤激光技术和太赫兹技术方面的研究。在高功率和窄线宽光纤激光器、基于非线性光学和光泵浦气体增益的THz波源以及新型固体激光器和光场调控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推向产业化,研制的光纤激光器已批量应用于工业和国防领域。发表SCI期刊论文200余篇,Google Sch...
钟志,男,1976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几何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通信信号信息处理,光电检测与仪器,光电信号信息处理。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完成国家仪器专项子项(联合中船717 所)、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近...
吕永胜,男,1978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光电方向),主要从事光电测试技术、目标特性建模表征、低可探测技术、型号伪装与隐身、电磁防护工程、GJB制修订等工作;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先后被评为“科研条件建设先进个人”、“科技创新青年人才”、“优秀学术创新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管理先进个人”等...
康维新,男,1963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IEEE会员、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造船学会高级会员,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和省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公安部安防技术专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研究方向:1.电子系统与装备健康管理技术;2.无线传感网络与物联网技术;3.无损探测技术。先后承担的科研项目1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编写教材7部。发...
单明广,博士,教授,博/硕导,校兴海学术团队、教育教学先进集体成员,入选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全息与光信息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先进光学制造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三维计算成像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光通信技术,高速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图像...
余少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部院士,研究方向为6G光子学,包括1.项目(面向6G的新型光纤、光器件、光设备、新系统、新架构等);2.平台(信息光电子研发中心(筹));3.超级光网络工程(研究面向6G的P比特级网络带宽、P比特级业务调度、T比特级大容量业务传送工程示范等);4.研发(如硅光、III-V和石墨烯等材料的芯片);5.前沿探索(面向6G的超高...
刘博文,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纤飞秒激光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飞秒激光相干合成。科研项目、成果和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等多个重大项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