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电化学工程 >>> 电解 电镀 电池 腐蚀与防腐化学 电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化学工程 石墨烯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224 秒)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刚课题组研发了弹性可压缩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海绵(rGO-S),构建了高效稳定的锂金属电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该研究揭示了镀锂产生的内应力对锂枝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弹性可压缩的基底释放镀锂内应力,实现了无枝晶的锂沉积。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分子不可透过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理想的腐蚀防护材料。《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篇前沿新材料中提到要重点发展石墨烯基材料,其中包括海洋工程等用石墨烯基防腐蚀涂料。虽然石墨烯材料在防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整体上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石墨烯属于高导电的碳材料,它能够诱发石墨烯-金属基体间的“微电偶腐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碳管多孔气凝胶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硫电池的硫单质载体和中间层一体化正极,获得高体积能量密度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锂硫电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能源》(Nano Energy)上。锂硫电池具有高质量理论能量密度(2600Wh/kg)和高体积能量密度(2800Wh/L),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
21世纪以来,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发展绿色、高效的新能源存储技术迫在眉睫。锂硫电池作为一种高比能二次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储备丰富、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之后下一代动力电池体系的发展方向。锂硫电池中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是造成电池性能衰退的主要原因,阻碍其进一步实际应用。
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超团队研制出新型铝—石墨烯电池,短短几秒便可充电完成,循环充放25万次后依然电力十足,并展现出耐热、抗冻、反复弯折不影响性能等优异特性,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12月15日,相关论文Ultrafast all-climate aluminum-graphene battery with quarter-million cycle life发表于Science Ad...
近期,智能所陈星副研究员和博士生杨猛通过对氧化石墨烯的氨基功能化,实现了强毒性污染物As(III)的高灵敏度、高抗干扰检测。同时,该工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技术初步探索了NH2/GO用作电极材料检测As(III)所表现的增强电化学性能的原因。相关成果已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Sensors and ...
智能所刘锦淮和黄行九课题组的刘金云副研究员等在研制高性能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研制了具有高容量长寿命的三维石墨烯纳米复合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 Mater. 2016, 28, 7696-7702),并且被选为卷首论文。
2016年7月8日,世界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在京发布。专家认为,该产品的研发成功,彻底打开了石墨烯在消费电子锂电池、动力锂电池以及储能领域锂电池的应用空间。 首款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品由上市公司东旭光电的子公司上海碳源汇谷推出,并命名为“烯王”。该产品性能优良,可在-30℃—80℃环境下工作,电池循环寿命高达3500次左右,充电效率是普通充电产品的24倍。
青岛市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日前成功研发出含有石墨烯的锂离子电容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新能源电动汽车、高铁和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低碳交通工具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迫切需求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密度兼顾的电化学储能器件。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柔性石墨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上取得新进展,制备出效率为12%的标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同时制备的石墨烯电极透过率大于85%,方阻小于50欧方。
石墨烯薄膜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导电性以及机械柔性,在透明导电薄膜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基于石墨烯的透明导电薄膜仍然存在导电性不够高、稳定性不够好、难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制备等挑战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高品质石墨烯薄膜可控生长的前期工作基础上(Nano Lett. 2011, 11, 1106; Nature Commun. 2012, 3,...
近日,依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设的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韩鹏献高工带领的研究组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基锂离子电容器成功用于电动自行车。据介绍,该研究组采用石墨烯基复合材料路线,攻克了程序化预嵌锂、正负极浆料在特殊集流体上涂布、软包装器件胀气抑制、模块化系统集成等多个工程化关键技术难点,开发出单体150F、1000F、2000F、3500F等容量可控的锂离子电容器器件,基于电芯的能量密度达...
锂离子电容器是一种新型环保型电化学储能器件,具有双电层电容器高功率特性,同时兼顾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其作为启动/驱动电源或能量回收装置在电动车、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际轨道交通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及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依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设的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高工韩鹏献带领的研...
石墨烯能够隔绝所有气体和液体。但中英两国科研人员联合研究发现,它对质子却“网开一面”,大方放行。这一发现或将给燃料电池和其他氢动力技术带来革命性改变,也使制出以空气为动力的发电机成为可能。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氮掺杂石墨烯被认为是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氮掺杂石墨烯的储锂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氮掺杂量。然而,大量的氮原子掺杂到晶格里会降低其结构稳定性,故电池容量等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受到限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