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程基础学科 化工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 化工传递过程 化学分离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化工机械与设备 无机化学工程 有机化学工程 电化学工程 高聚物工程 煤化学工程 精细化学工程 造纸技术 毛皮与制革工程 制药工程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工程 铜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101 秒)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教授课题组报道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铜催化剂的决速步因晶面不同而表现出显著差异,即在铜(100)晶面,C-C偶联是决速步,而在铜(111)晶面,*CO与水的质子化是决速步。利用主要暴露铜(100)晶面的催化剂,研究人员在中性介质中实现了72%的乙烯法拉第效率和工业级的部分电流密度,并稳定将CO2转化到乙烯超过100小时。相关成果以“Facet-switching of...
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光化学烟雾、灰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前体污染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方法是NOx控制的有效技术之一。目前,以铜基菱沸石分子筛(Cu-SSZ-13)为代表的铜(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优异的NH3-SCR性能和水热稳定性等特点,已商业化应用于机动车尾气NOx的净化处理。二聚Cu物种是该催化剂体系低温NH3-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点,而活性Cu物种在分子筛中的笼间...
二维酞菁基共价有机框架(Pc-COFs)材料具有紧密的π‒π堆积、本征电导性和宽光谱吸收性,是潜在的光电活性层材料。然而,Pc-COFs受到连接结和单体局限,在结构拓展和高质量薄膜制备都存在挑战,阻碍了Pc-COFs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2024年3月15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罗爽课题组通过铜/手性磷酸催化的烯基异腈分子内还原(1+2)环加成反应,对映选择性合成了多种含有N-H的2-氮杂双环[3.1.0]己烷化合物。相关研究以“Copper/Chiral Phosphoric-Acid-Catalyzed Intramolecular Reductive Isocyanide-Alkene (1 + 2) C...
双金属协同催化是开发高效、新颖的有机反应的有力策略,可以实现一些挑战性的,尤其是单一金属催化剂很难实现的化学反应。另外,阐明两种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演变过程和其催化作用是双金属协同催化研究中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
相比基于单电子转移反应的拓扑嵌入型正极,基于多电子转移反应的转换型金属氟化物正极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且兼具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氟化物正极的发展过程中,氟化铁(FeF3)和氟化铜(CuF2)材料虽然都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FeF3: 1943 Wh/kg; CuF2: 1874 Wh/kg)和反应电位(FeF3: 2.73 V vs. Li+/Li; CuF2: 3.55 V vs. Li...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晓明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多金属物种参与的反应体系,包括通过金属间电子传递、基团转移实现挑战性的转化过程和探究内在规律、仿酶的双多核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和金属物种的现场簇集和催化等。2023年10月26日,在该课题组已经取得一定进展的双(多)核金属催化的工作基础上(J. Am. Chem. Soc. 2021, 143, 11799; ACS Cata...
铜催化的偶联反应是现代有机化学构建碳-碳键与碳-杂原子键的最重要和最古老反应之一。而铜催化反应的发展一度落后于在其之后发现的钯催化偶联反应。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铜催化反应机理复杂,阻碍了科学家对铜催化剂的理性思考和设计。一般认为,铜催化反应过程中一价铜与亲电底物氧化加成生成三价铜中间体是该催化循环的决速步。然而,由于高价态的金属络合物往往不稳定,很难被分离鉴定。因此,相关机理研究颇具挑战性且存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不饱和键的羰基化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不对称铜催化的非活化烯烃/炔烃的氢胺化羰基化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人类既需要合成氨支撑生存,又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活性氮,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层中硝酸盐(NO3–)浓度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朱庆山、张会刚,联合浙江大学教授陆俊,提出“铁-铜(Fe/Cu)双原子催化硝酸盐法”还原制氨。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实现92.51%的最大氨法拉第效率。这种双中心和杂原子结合的策略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扩展了硝酸盐还原和氨合成的电催...
人类既需要合成氨支撑地球七十亿人口的生存,又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活性氮,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层中硝酸盐(NO3–)浓度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3年7月12日,过程工程所研究员朱庆山、张会刚与浙江大学教授陆俊合作,提出“铁-铜(Fe/Cu)双原子催化硝酸盐法”还原制氨,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实现92.51%的最大氨法拉第效率。这种双中心和杂原子结合的策略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扩展了硝...
太阳能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是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升级的基础。开发高效率薄膜太阳能电池将进一步促进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低成本和多场景应用。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以下简称CZTSSe电池),是新一代硫族化合物无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具有材料组成元素丰度高、材料和器件制备成本低、材料和器件稳定性高、环境友好、产业技术兼容性高等诸多优势,是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提高CZTSSe太阳能电池效率是当前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共掺杂策略实现了优异的甲烷生产性能,峰值法拉第效率达到了73%,甲烷部分最大的电流密度达到-462mA/cm2。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基燃料,并且不会造成额外的碳排放,是一种极具前景的碳转化技术。目前大部分CO2RR制取多碳燃料(如乙烯、乙醇)的优异性能都是在强碱条件下获得,而强碱环境下CO2会与电解液中的OH-发生反应形成碳酸盐,造成大量的CO2损失。将CO2RR从碱性环境转向中性环境能一定程度上改善CO2的损失问题。然而,中性环境下OH-的减少使得催化...
铜锌锡硫硒太阳能电池(CZTSSe)是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因吸光系数高、弱光响应好、稳定性高、组成元素储量丰富、环境友好且价格低廉而颇具发展潜力,从而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孟庆波团队多年来在该类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高质量铜锌锡硫硒薄膜制备、界面调控、器件载流子动力学分析和电池效率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例如,基于二甲亚砜(DMSO)体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