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1211条 . 查询时间(3.424 秒)
人类既需要合成氨支撑地球七十亿人口的生存,又不断向环境中释放活性氮,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层中硝酸盐(NO3–)浓度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3年7月12日,过程工程所研究员朱庆山、张会刚与浙江大学教授陆俊合作,提出“铁-铜(Fe/Cu)双原子催化硝酸盐法”还原制氨,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可实现92.51%的最大氨法拉第效率。这种双中心和杂原子结合的策略为催化剂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扩展了硝...
在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低质生物质气化合成混合醇燃料技术”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合作完成百吨级/年合成气制低碳醇新型Cu基催化剂的考核验证。研究团队通过对合成醇Cu基催化剂的迭代创制,工程放大制备以及合成工艺集成优化,于2023年3月中旬一次开车成功,在反应温度220-240℃,反应压力3-6MPa条件下,完成200小时的稳定性运转,CO转化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高峰和副研究员徐庆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后修饰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蓉课题组在纳米异质结构催化性能调控及其应用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from Mo2C/MoOx Films Mediated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and Visible-light Triggered Photocatalysis为题,发表在《...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研究生陈家威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纽黑文大学教授肖德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温晓东等,在一种弯曲的石墨烯(ND@G)界面上精准构建原子级分散Rh1催化剂,实现其高效催化C≡N加氢制仲胺,并在亚纳米尺度下系统理解C≡N加氢的尺寸效应与金属依赖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ACS催化》(ACS Cata...
2023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研究生陈家威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纽黑文大学教授肖德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温晓东等,在一种弯曲的石墨烯(ND@G)界面上精准构建原子级分散Rh1催化剂,实现其高效催化C≡N加氢制仲胺,并在亚纳米尺度下系统理解C≡N加氢的尺寸效应与金属依赖效应。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ACS催化》(...
电化学还原CO2为碳基燃料和化学品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再生能源存储和二氧化碳负排放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高效的CO2还原电催化剂是处在前沿的研究课题,一个理想的CO2还原反应电催化剂应具有低过电位和高电流密度的产物,同时在长期电解后保持高选择性和活性。然而,由于CO2具有很强的化学键强(806 kJ mol-1)和竞争性氢气析出反应的发生,实现理想的CO2RR催化剂性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合成气转化与精细化学品催化研究中心(DNL0805组)丁云杰、严丽和宋宪根研究员团队与浙江大学韩仲康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多相双金属异核类离子键合化合物催化乙炔双烷氧羰基化反应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该团队采用湿浸渍法构建了负载在多孔离子聚合物上的双位点Pd1-Ru1催化剂(Pd1-Ru1/PIPs),该催化剂在乙炔双烷氧羰基化反应中展现出了优异的催...
2023年6月11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余济美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开展题为《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Photocatalyst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杨民权教授主持。钱庆荣院长等相关专业教师和部分研究生聆听了讲座。在本次讲座中,余教授对近30年来在光催化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并特别介绍了设计开发温和高效的绿色光催化材料及其产业化的历程。他着重讲授了光催化剂...
苔藓植物是植物界最原始的类群之一,它们生长在湿润和阴暗的环境中,没有根、茎和叶等器官,也不能通过维管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尽管苔藓植物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性,并且拥有相对简单的植株构造,但是人们对于其细胞类型组成以及成熟和衰老的轨迹还知之甚少。近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回答这些问题带来了契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05T8组)肖建平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夏川教授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合作团队通过共掺杂策略实现了优异的甲烷生产性能,峰值法拉第效率达到了73%,甲烷部分最大的电流密度达到-462mA/cm2。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张新刚课题组和薛小松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分离、表征了铜二氟卡宾(CuI=CF2)物种,提出了基于铜(I)二氟卡宾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开启了铜二氟卡宾的催化模块化合成,可以利用廉价易得的反应组分,如烯醇硅醚、大宗原料烯(炔)丙基溴代物和溴二氟醋酸钾,以低至0.2mol%的铜催化剂载量高效合成含氟分子,为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高效简便合成提供了新思路,并为铜...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张新刚课题组和薛小松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分离、表征了铜二氟卡宾(CuI=CF2)物种,提出了基于铜(I)二氟卡宾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开启了铜二氟卡宾的催化模块化合成,可以利用廉价易得的反应组分,如烯醇硅醚、大宗原料烯(炔)丙基溴代物和溴二氟醋酸钾,以低至0.2mol%的铜催化剂载量高效合成含氟分子,为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高效简便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铜...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张新刚课题组和薛小松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分离、表征了铜二氟卡宾(CuI=CF2)物种,提出了基于铜(I)二氟卡宾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开启了铜二氟卡宾的催化模块化合成,可以利用廉价易得的反应组分,如烯醇硅醚、大宗原料烯(炔)丙基溴代物和溴二氟醋酸钾,以低至0.2mol%的铜催化剂载量高效合成含氟分子,为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高效简便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铜...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张新刚课题组和薛小松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分离、表征了铜二氟卡宾(CuI=CF2)物种,提出了基于铜(I)二氟卡宾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开启了铜二氟卡宾的催化模块化合成,可以利用廉价易得的反应组分,如烯醇硅醚、大宗原料烯(炔)丙基溴代物和溴二氟醋酸钾,以低至0.2mol%的铜催化剂载量高效合成含氟分子,为含氟有机化合物的高效简便合成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