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记录155条 . 查询时间(2.649 秒)
2020年7月21日,依托理化所大型低温制冷技术孵化的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在BOG提氦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经过两年多的研发攻关,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液化天然气闪蒸汽(LNG-BOG)低温提氦装置,打通了BOG提氦联调全流程,顺利产出液氦产品,达到设计要求。这是国内首次实现BOG提氦生产线的产业示范,填补了国内空白,捍卫了国家氦气战略安全。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和中科离子医学公司联合研制的90度超导二极磁体圆满完成测试,这是国内首个实现超临界氦外冷却的大型马鞍形90度超导二极磁体。项目团队在超导磁体传导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创新设计采用超临界氦强迫单向循环外冷却低温系统,为小型低温冷氦气循环独立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确保超导二极磁体在旋转工况下的低温稳定运行,实现在高真空无压力聚集下的快速冷却、低成本旋转、快速多变励...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低温工程与技术室历时一年两个月完成一台250W@4.5K氦制冷机的自主研发,于4月28日调试出液氦,其液化率与制冷量均高于设计值。此台氦制冷机将用于中科大先进光源超导高频腔测试,制冷工况下可产生250W@4.5K制冷量,液化模式下的液化率为75L/h。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困难,低温工程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兼负EAST实验任务的同时,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
根据国际制冷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使用空调和冰箱制冷消耗的电能约占全球电能损耗的20%,传统的冰箱在制冷过程中释放出的气体正在加剧地球变暖,研发一种更加高效、低成本的制冷技术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2019年10月11日,南开大学刘遵峰及达拉斯大学理查森分校Ray H. Baughman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Torsional refrigeration by twisted...
2019年8月24日-30日,第25届国际制冷大会(ICR 2019)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大会共有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830位代表参会。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应邀作了题为“Highly efficient heat pump with desiccant coated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的主旨报告,是唯一一个来...
2019年5月2日,以广西大学纳米能源研究中心彭彪林教授为第一完成人,以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张奇(Q. Zhang)教授、香港理工大学黄海涛教授、广西大学邹炳锁教授和孙文红教授、南京邮电大学白刚副教授、利兹大学史蒂文·乔治·米尔恩(Steven J. Milne)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系统与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为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以《相变诱导无铅弛豫铁电薄膜巨大的负电卡效应》(Phase-tran...
2019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人才工作部署会在京召开。会议颁发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理化所沈俊研究员荣获该奖。沈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型制冷及散热方式研究及应用。任中国制冷学会低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分会委员、Appl. Therm. Eng. 期刊副主编等。主持国家自...
2019年4月15日,国际制冷学会(IIR)宣布了Gustav Lorentzen Medal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王如竹获此殊荣,他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五位获奖人。正式颁奖典礼将于8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5届国际制冷大会(2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Refrigeration)上进行。本次奖项授予王如竹,是为了表彰他常年致力于制冷领域的...
2019年3月1日上午,201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共有212项成果获奖。由中科院理化所、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项目“大型氦低温制冷关键技术与系统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日,中国制冷学会轻型商用制冷(空调)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教授,中国制冷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孟庆国教授,能动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刚教授,国家商用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司春强高工,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厉彦忠教授等教师代表,协同创新中心十九家成员单位代表及行业部分专家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王从飞主持。
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大型低温氦制冷关键技术,由理化所和其产业化公司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我国首套对外出口的200W@4.5K氦制冷机于11月30日研制成功。经调试,系统制冷温度达到4.5K,制冷量超过240W。该套制冷机系统将应用于韩国国家核聚变研究所大科学装置KSTAR-NBI(中性束注入器)升级改造项目。长期以来,理化所积极开展大型低温制冷装备产业化工作,在取得国内同行认可...
2018年9月20日,应中科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低温材料及应用超导研究中心和“理化青年论坛”暨理化所青促会邀请,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Evgeny Grigoryev教授和俄罗斯科学院宏观动力学与材料研究所Konstantin Smirnov研究员访问理化所,并分别做了题为Advanced Methods for Consolidation of Powder Materia...
日前,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第27届国际低温工程大会暨低温工程材料大会(ICEC27-ICMC2018)上,浙江大学邱利民教授当选为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任期四年。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International Cryogenic Engineering Committee)成立于1969年3月,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低温工程的发展,通过举办国际低温工程大会促进信息交流与合作。该委员会由来自美、英、...
2018年8月1日,在第十届高等院校制冷及暖通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暨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制冷学会理事长金嘉玮代表中日韩三国制冷学会正式向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颁发了“2017年度亚洲制冷学术奖(Asian Academic Award)”,王如竹教授成为获得该国际奖项的首位中国学者。此次奖项授予王如竹教授,是为了表彰他在制冷低温和暖通空调领域所做出的杰出学术贡献,特别是在“以冷热电为目...
近日获悉,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研究所金滔教授团队题为“Numerical study on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lush nitrogen in a corrugated pipe(波纹管中氮浆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的论文获得2017年低温工程大会(Cryogenic Engineering Confere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