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0.978 秒)
辐射制冷技术利用外太空的超低温实现无能耗制冷,作为一种绿色新能源技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受限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制冷极限功率约150 W/m2,仅凭借材料设计永远无法打破此极限。类似于太阳光汇聚,辐射制冷汇聚结构能够提高辐射制冷功率,加大制冷温差。辐射制冷领域的资深著名学者、悉尼理工大学的Geoff Smith教授于2009年建立了辐射制冷汇聚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自发表以...
辐射冷却是近年来电力、电子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热管理新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通过高发射率红外陶瓷涂层材料的强化辐射传热作用,无需任何能耗,即可实现高温功率模块的快速降温,有望为高功率模块的热管理开辟一条新途径。
2022年1月7日,建筑机电设备维修安装企业能力等级工作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109个申请单位进行集中审核(含89个初审通过单位和20个初审未通过单位),其中89个单位通过审核,通过率81.65%。
制冷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日常温度控制、食品储存和工业制造。传统的制冷技术主要基于蒸气压缩循环制冷,一方面由于压缩机的存在导致器件难以微型化,另一方面氟利昂等制冷剂的使用会导致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基于铁电材料相变产生的电卡效应(EC)进行制冷作为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具有易于微型化、高效、环保等优势,因此有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的制冷。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了各种无机钙钛矿和有机聚合...
2021年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80L/h氦液化器(250W@4.5K氦制冷机)示范应用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理化所所长汪鹏飞、副所长王雪松、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龚领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加速器中心主任潘卫民及相关科研和业务骨干等出席签约仪式。
低温保存是一种减少全球食品损失的有效方法,在应对食品浪费和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全球冷链运作成本高昂,根据估计,仅食品冷藏产业所消耗的电量就占全球年用电量的4%,相当于排放6.54×108吨的二氧化碳,带来直接经济成本约1200亿美元。为了满足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对冷藏食品的巨大需求,需要对食品冷冻冷链藏方法进行创新,以降低冷冻冷藏设备带来的碳排放和经济成本。传统的食品冷冻是在“定压...
近日颜波课题组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学术论文,对准晶格中安德森局域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
2021年6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杨荣贵教授来研究所进行了题为“微纳米技术带来的热管理和新能源技术变革”的主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青促会会员刘启斌研究员主持,研究所青促会小组会员及来自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传热传质研究中心、储能研发中心等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加了交流。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研究团队提出了全工艺链优化建站新思路(图a),以天然气液化过程的闪蒸气作为发电机燃料,以发电机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替代现有的压缩式制冷作为预冷级,进而大幅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液化效率。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发电机余热,科研团队开发了新型吸收式制冷系统(图b),该系统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变温分馏发生结构(图c),通过热质耦合传递强化手段,实现了对天然气液化场站内燃机烟气和缸套水余热的高...
氦是一种气体,在-269℃会成为液体,到-271℃就会成为超流氦,流阻变为零,出现沿着杯壁流到杯外等奇特现象。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书记、项目总指挥刘新建介绍:“液氦和超流氦在现代工业、能源、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电子对撞机等大型科研设备的关键部件需要‘泡’在其中使用,而我们要开发氦气资源,也必须将其液化。”
2021年4月26-29日,国际能源署IEA 主办的第13届国际热泵会议在韩国济州岛召开, 因为疫情不便国际旅行,会议安排线下与线上同步进行,在4月29日会议的闭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王如竹教授被授予了Rittinger国际热泵奖(全称:Peter Ritter von Rittinger International Heat Pump Award)。此次授奖主要是为了表彰王如竹教授在高效热泵技术与...
百瓦级功率,制冷至零下18℃,家用冰箱可以做到。同等功率,制冷至零下271℃,则需要国际先进技术。近日,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研制”通过验收及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液氦温度(零下269℃)千瓦级和超流氦温度(零下271℃)百瓦级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的能力。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是航空航天、氢能源储运、氦资源开发等领域及一批大科学装置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
近期,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科工研)总承包的吉林建龙1450、宝武马钢2250两条热连轧生产线的密集快冷工艺装备升级改造项目分别完成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及热负荷试车,并已投入稳定生产。吉林建龙1450热连轧超密集冷却改造完成后,生产指标及产品质量稳定,更好地满足了企业对扩展品种钢及极限规格产品范围的需求。马钢2250项目超密集冷却成套装置已实现热负荷生产,各项指标正在稳步提高。
2021年2月4日,由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科工研)提供的南阳汉冶特钢3800mm特厚板新一代超密快冷系统成功热试并上线投入使用。这是近三年来,此技术继成功在南阳汉冶3500mm轧后冷却、中间冷却及3800mm中间冷却实施后的又一成功案例!
2021年1月29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氦制冷机验收会。验收组成员由高能所潘卫民、程健、葛锐、李少鹏、王福来及李全林5位技术专家组成。验收组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查,随后听取了技术汇报。在经过充分讨论后,验收组一致认为PAPS氦制冷机验收测试方案合理,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指标达到合同规定的验收指标,同意PAPS氦制冷机通过工程验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