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热工学 >>> 制冷与低温工程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记录155条 . 查询时间(4.527 秒)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王卫超教授课题组面向国家臭氧污染严峻形势以及“双碳”战略重大战略需求,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剂莫来石YMn2O5上实现无能耗超低温(-40 oC-室温)臭氧分解。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目前新型大气污染物臭氧在超低温环境下的降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商业航空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介绍该工作的论文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
2021年,在河南省省委“两新”工委和省科协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河南省制冷学会党组织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学会党员坚持不忘初心,为群众办实事,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得到省科协社团党委的高度认可。根据学会党委书记述职测评结果、日常党建工作和年度重点活动开展等方面情况,河南省制冷学会被省科技社团党委评为2021年度先进学会党组织,并予以表扬。
2022年5月27日,应河南旭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邀请,河南省制冷学会组织专家赴企业开展“百会链千企”科技服务活动。学会秘书长隋继学、办公室副主任李锡石、培训部副部长吴彦生一行3人参加了本次技术交流活动。
为深入实施产业科技赋能,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2022年6月2日上午,河南省制冷学会赴会员单位巩义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百会链千企”科技志愿活动。根据企业需求学会邀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教授任林洁、郑州商业技师学院高级技师葛利军两位专家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有重要作用。当前,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应用广泛,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中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关键指标)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过当前的主流气体制冷剂,而真正实现压卡制冷技术的实际应用,需要更多的努力设计出同时具备高压力...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满足人体日常生活舒适性需要,利用空调等温控设备实现凉爽和保暖已成为当下能源消耗的主力军之一。但空调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调控对象为整个建筑空间而非个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日间辐射致冷(passive daytime radiative cooling, PDRC)作为一种无耗能的致冷技术,在改善人体热舒适和降低能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受到关注。然而,PDRC材料...
制冷技术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气体压缩制冷技术,其普遍使用具有严重温室效应的气体制冷剂,贡献了社会总碳排放量的7.8%,同时整个制冷行业消耗了社会总电力的25%。为了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必须构建零碳制冷新技术。2019年,在塑晶材料里发现的庞压卡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线。虽然,最初发现的原型材料的等温熵变(衡量制冷能力的一个关键指标)...
2022年4月15日,上海技物所党海政研究员课题组以四级高频脉冲管循环作为前级、JT循环作为终端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验方案,获取了迄今为止公开报道的基于多级高频脉冲管耦合JT的复合制冷循环实际获取的最低温度——1.36 K。在此基础上,该团队针对目前获取2 K以下温度的具体实践均需使用昂贵而稀缺的氦-3工质,严重阻碍实用化推广的缺点,提出了以氦-4为唯一工质的创新复合制冷循环方案,并进一步联合上海微系...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功能材料,热电器件具有纯固态、无噪音、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温差发电和热电制冷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光电热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一直围绕热电材料设计、器件制备技术和系统集成应用等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工作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2022年2月16-17日,应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邀请,在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教授带领下,学会专家、博士团共8人深入商丘市民权县制冷产地基地群开展“万人助万企”科技服务活动。
2022年2月17日,应国家冷冻冷藏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邀请,河南省制冷学会组织专家博士团赴民权开展“万人助万企”科技培训活动。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河南省制冷学会制冷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学红、郑州轻工业大学吕财博士担任本次培训会的主讲嘉宾。
2022年2月19日,河南省制冷学会秘书长隋继学带领学会办公室主任李锡石、副主任黄冰、培训部副部长杨涛一行4人,赴洛宁县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从家用冰箱、空调到工业用大型冷藏库,制冷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让它更为绿色环保?记者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童鹏、林建超、鲁文建、王贤龙等科研工作者发现正构烷烃(石蜡的主要化学成分)在一定压力驱动下通过液态固态相变能够实现制冷效果,为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开辟新思路。
辐射制冷技术利用外太空的超低温实现无能耗制冷,作为一种绿色新能源技术,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受限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制冷极限功率约150 W/m2,仅凭借材料设计永远无法打破此极限。类似于太阳光汇聚,辐射制冷汇聚结构能够提高辐射制冷功率,加大制冷温差。辐射制冷领域的资深著名学者、悉尼理工大学的Geoff Smith教授于2009年建立了辐射制冷汇聚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自发表以...
辐射冷却是近年来电力、电子领域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热管理新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通过高发射率红外陶瓷涂层材料的强化辐射传热作用,无需任何能耗,即可实现高温功率模块的快速降温,有望为高功率模块的热管理开辟一条新途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