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信息技术 >>> 光通信器件与系统技术 光电成像技术 显示技术 光存储与记录 全息技术和三维成像 光计算 自适应光学 光电信息处理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信息技术相关记录643条 . 查询时间(2.517 秒)
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 (ACP) 作为亚洲地区光通信、光电子学及相关领域国际认可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三大光通信会议”之一。自2001年来,已经连续举办21届。ACP 2022于2022年11月5-8日在深圳召开,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受到了光学学会(OSA/Optica)、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IEEE光...
2022年11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通过线上召开,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体视学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
2022年11月13日上午,在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建设现场,随着最后一个天线面缓缓吊起并安装到位,子午工程二期标志性设备之一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项目设备完成系统集成,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项目预计在2023年6月完成系统联调联试,进入试运行阶段,全面投入科学研究。
2022年11月4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获悉,位于北京怀柔科学城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工程已竣工。该成像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个优先建设项目之一,是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由我国科学家首倡的大科学工程,将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201...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光电子信息领域著名专家、“武汉·中国光谷”首倡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黄德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8日20点45分不幸逝世,享年85岁。
近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化传感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高光谱SPR显微成像检测装置,实现了对生化样品和纳米薄膜材料的单色成像、光谱成像、单像素SPR传感以及二维量化分析等多种功能的融合,极大发挥了SPR传感技术的优势。以上相关成果以“Flexible Hyperspectr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荧光玻片自动扫描成像系统”在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津械注准20222220401)。该产品用于医疗机构进行病理切片的显微图像扫描拍摄,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双聘教授毕国强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周正洪教授合作,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cryoET数据处理算法和软件IsoNet,有效解决了cryoET成像中的缺失锥效应和低信噪比问题,相关研究成果以Isotropic reconstruction for electron tomography with deep learning为题于2022年10月...
磁性材料中通常会形成复杂的磁畴、涡旋和三维拓扑结构等自旋织构,这些自旋织构会表现出很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并有望作为信息载体用于下一代新型低能耗的信息存储器。探索新的更小尺寸的自旋织构,并研究其形态、內禀结构和动态演化是实现高密度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基础。而这类研究通常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磁成像技术。目前常用的光学成像技术一般只能实现微米到几百纳米的分辨率,极大地限制了亚微米到原子尺度自旋织构的研究。在10...
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光学成像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受到不可避免的镜面加工误差、系统设计缺陷与环境扰动的限制,实际成像分辨率与信噪比往往显著低于完美成像系统。如何实现无像差的完美光学成像,一直是光学中最重要且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
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的项目资助结果,由自然资源部推荐的“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正式立项,资助直接经费约8600万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这是自然资源部首次获得该类型项目资助。
生物体的正常运作依赖于一系列时空协调的细胞和亚细胞活动。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被认为是了解它们的第一步。荧光成像的最新进展使我们能够以高分子特异性和高时空分辨率解析生命活动机制,从纳米尺度的细胞器相互作用,到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足迹,再到与特定行为同步的全脑神经活动。荧光成像的一个基本挑战是光子探测不可避免的随机性导致的光子散粒噪声,这是由光的量子本质决定的,光子噪声是前沿科学观测中绕不开的障碍。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中心明安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员颜毅华带领的研究团队,探索出一种新的可用于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MUSER)图像位置校准的方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上。
2022年10月2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夏少红团队联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在中国中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成像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国际地球物理杂志》)上,博士生周鹏翔(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博士后)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夏少红为通...
2022年10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新广研究组在New Phytologist上发表题为“Defining the scope for altering rice leaf anatomy to improve photosynthesis: A modelling approach“的研究文章,通过构建水稻叶片光合的机理模型eLeaf,结合了一系列成像数据和生理测量数据来...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