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学工程相关记录243条 . 查询时间(1.732 秒)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强流粒子束与激光研究室在激光增益窄化效应抑制和脉冲时域对比度提升等超短超强激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有效提升了百太瓦级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性能,为继续深入开展激光核物理、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研究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高水平期刊《AIP Advances》(《美国物理联合会进展》)和《Applied Sciences》(《应用科学》...
光电集成芯片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光子传输、电子计算的优势,是获取跨越式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器件。现有硅基光电集成方案主要通过光电效应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其中光模块主要依赖光纤、波导和微镜等技术。但是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微米尺寸的光传输模块难以与纳米尺寸的电计算模块联接融合,严重制约光电芯片集成度的提升。为此,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研究团队提出利用范德华材料极化激元压缩光波,并在纳米尺度上对光进行“操控”...
光电界面携能载流子的时空演化与能源、催化和传感等领域紧密相关,是近年来物理、化学和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载流子的迁移、分布和弛豫是影响材料功能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利用高时空分辨成像技术观测载流子时空演化对于新型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极微弱载流子信号的测量是学界公认的难题。总体而言,国内外尚无成熟的仪器装置能够有效实现瞬态信号放大,直接"看见"少量载流子仍是巨大的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胡伟达、苗金水团队与北京大学彭海琳团队合作,提出将动量匹配和能带匹配(能动量匹配)的范德华异质结应用于红外探测,结果表明该器件设计可显著提高二维材料红外探测器量子效率,为研制高量子效率红外探测器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Momentum-matching and band-alignment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s for ...
近日,《应用物理评论》(Applied Physics Review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欧欣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Silicon carbide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并被编辑推荐为该期刊7月份“热点文章”(Featured Article)。该综述以薄膜制备到光子器件实现为主体,全方面回顾了碳化硅单晶薄膜制备及其在集成非光学、...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陈晓龙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发展了一种探测范德华层状材料层间剪切热形变的光学方法,并定量表征了其面内剪切热形变与层间剪切热形变。
2022年7月27日12时12分,中国科学院首发“力箭一号”运载火箭(ZK-1A)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据介绍,“力箭一号”运载火箭此次将电磁组装试验双星等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郑婉华院士团队研制的高功率密度光子晶体激光,作为“激光微推进系统”的微推进激光光源随电磁组装试验双星一同发射入轨,该微推进系统由郑婉华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微电子所蔡建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吴南健研究员、刘力源研究员带领的技术团队长期致力于高速成像芯片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采用梯度掺杂光电二极管和非均匀掺杂传输管沟道的新型像素结构,有效降低电荷转移路径中的电荷势垒/势阱、电荷反弹效应和光电二极管中电荷残留,减小了拖尾现象。采用低功耗设计的像素信号读出电路阵列,降低了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整体功耗。研制出1000帧每秒高速低功耗CMOS图像传感芯片,发表相关方向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全固态光源实验室是国内从事激光清洗技术的主要研发单位之一,技术水平在国内始终保持领先,在清洗用激光器及智能清洗装备集成等一系列技术上有着雄厚的技术及人才积累。团队发明了错位排列半导体均匀泵浦结构,泵浦线阵周期性错位排列,用九维的机械结构实现光学六维旋转均匀泵浦,匀化了径向和轴向增益,提升了脉冲能量。突破了定标逐级高效放大和高峰值功率(能量)密度激光光纤柔性传输等关键技术,率先...
2022年7月2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获奖名单》,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办法》,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获奖项目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项目10项,中国专利银奖获奖项目6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获奖项目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项目791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获奖项目52项,其中有26项电子元器件相关专利进入获奖名单。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院士和李明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解决了光电振荡器集成化与谐振模式调控的难题,在新型和集成化光电振荡器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团队突破了光电振荡器模式建立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快速扫频微波信号的直接产生。在光电混合振荡系统中首次观测到宇称时间对称现象,并基于该机理研制出无滤波器、单模工作的光电振荡器。提出了环腔开放的新型随机光电振荡器,利用随机分布的瑞利散射作为反馈机制...
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技术专有性强、工艺复杂度高,至今仍是技术壁垒高、行业垄断性强的高技术领域。我国在光通信模块和系统领域逐渐走在世界前沿,但在高性能光芯片领域,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半导体所王圩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研发,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团队在我国率先研制出1.3微米/1.5微米波段激光器和应变量子阱动态单模DFB激光器,使半导体所成为我国通信波段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器件的核心...
近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公司”)助力中国移动研究院取得800G 2000km和少模光纤400G 200km长距离传输2项世界记录,基于此两项重大研究成果,长飞公司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合作发表的论文,被全球光通信领域顶级学术会议ECOC录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