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相关记录95条 . 查询时间(1.811 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徐宁研究组在双组分材料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玻璃是由单一原子或颗粒构成的体系,由于易结晶,其形成能力一般很差。化合物或不同组分组成的材料由于组成单元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在尺寸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形成几何结构阻挫来阻碍结晶,从而利于玻璃的形成。在众多玻璃形成体系中,较为简单的一类是由两种粒径不同的圆球构成的模型体系(简称...
我校物理学院徐宁教授研究组在双组分材料体系的玻璃形成能力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2020年6月2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液体在快速降温或加压的情况下会避开结晶而形成过冷液体,并可能在更低的温度下形成玻璃。玻璃是典型的非晶固体,结构与液体相似,在形成过程中也没有典型的相变特征,因此,玻璃的本质是长期困扰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界的一个难题。几乎所...
日前,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中国工业遗产丛书(第一辑)》《复合玻璃光纤》《等离子表面冶金纳米涂层材料与性能研究》3个项目入选资助项目,共获资助资金210万元,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为当前学校出版工作再增一抹亮色。此前,3个项目均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蒋敏强与国内外研究人员合作,在玻璃材料抗老化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一种典型金属玻璃在超快时间尺度内结构的极端年轻化。相关成果以Ultrafast extreme rejuvenation of metallic glasses by shock compression 为题,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5: eaaw6249 (...
近日,欧洲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我校特聘教授岳远征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岳远征教授1995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国际玻璃学术和工业界从事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2003年,岳远征教授创立丹麦奥尔堡大学非晶材料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一职至今。2012年,岳远征教授建立武汉理工大学极端玻璃态实验室。多年来,岳远征教授在玻璃和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工业技术突...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教师何业增博士以第一作者、中国矿业大学第一单位在国际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题为“Critical Analysis of an FeP Empirical Potential Employed to Study Fracture of Metallic Glasses”的论文(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
中科院在本届中国专利奖评奖中取得新的突破,共获得中国专利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13项,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获得最佳组织奖。这也是中科院自第十四届专利奖以来,时隔六年再次获得金奖,且在一届评奖中获得中国专利金奖两项。其中,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一种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同步引擎(ZL201010267931.X)”和半导体研究所的“低发散角近衍射极限输出啁啾光子晶体边发射激光器阵列(ZL201310...
世界最薄玻璃仅有0.12毫米,厚度相当于一张A4打印纸,这是中国科学家彭寿率领团队最新研发的科技成果。日前彭寿在美国获得了世界玻璃行业的“奥斯卡大奖”——美国陶瓷学会硅酸盐技术创新领袖奖,成为首位在世界玻璃技术领域获得这一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材料科学与技术大会暨美国陶瓷学会第120届年会在俄亥俄州召开,国际玻璃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建...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功能纳米结构设计与组装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元生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项目、海西研究院“一三五”规划项目和副研究员林航海西研究院“春苗人才”专项基金等资助下,在高功率白光LED用微晶玻璃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方面取得系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Laser& Photon. Rev. 2014, 8, 158;Laser& Photon. Rev. 2...
最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汪卫华研究组博士生胡远超和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管鹏飞,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杨勇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李艳伟合作,对此提出异议,发现受限状态下的非晶合金过冷液体中慢动力学与短程几何结构序(特征原子团簇)之间没有关联;构建了慢动力学与原子构型本征关联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发现由该本征关联定义的静态关联长度无论是在受限还是在...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汪卫华研究组博士生罗鹏在研究员汪卫华和白海洋的指导下,采用低速率离子束溅射沉积,克服了以往超稳定玻璃只能在高温沉底上制备的限制,在无需对衬底加热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甚至比以往在高温衬底上得到的金属玻璃具有更高稳定性的超稳定金属玻璃薄膜。如图1,通过降低沉积速率,薄膜的Tg逐渐增加,当沉积速率低于1 nm/min以后Tg增加...
近日,我校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千人计划”岳远征教授领导的“极端玻璃态”团队取得最新进展,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超强玻璃形成能力的MOF(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并解析了其超强玻璃形成能力的起源。相关研究成果以岳远征教授和陶海征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生乔昂为第一作者,以岳远征教授为通讯作者,以“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ultrahigh glass-formi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徐宁、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Andrea J. Liu与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Sidney R. Nagel合作,在非晶固体特别是Jammed固体和玻璃态的振动特性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最近,在非晶固体负载不稳定性的研究中也取得进展,11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玻璃是典型的非晶固体,通常处于复杂...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陈明伟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在金属玻璃结构空间非均匀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阐明了非晶体系空间非均匀性的结构起源,为揭示玻璃转变、非晶形变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科学启示。其相关研究成果“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structure order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a metallic g...
我校物理学院徐宁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Andrea J. Liu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Sidney R. Nagel教授合作,在非晶固体特别是Jammed固体和玻璃态的振动特性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最近,他们在非晶固体负载不稳定性的研究中又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11月20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