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兵器科学与技术 >>>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相关记录1553条 . 查询时间(1.987 秒)
据报道,该行政指令要求美国防部尽快制订在美军事基地建立微型核反应堆的相关计划。美方称,当美军基地或军事设施遭到火力打击、电磁攻击或网络攻击导致电网瘫痪时,微型核反应堆可为基地关键系统运行提供电能。同时,微型核反应堆的可移动性使其能通过运输快速部署至海外基地,支撑美军远距离作战任务。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建造微型核反应堆面临许多现实困难。首先在研发和制造方面,技术门槛和资金投入较高,零部件采购和交付周期...
据法国媒体报道:近日,法国武装部队宣布,其使用“阵风”战斗机进行了ASMP-A核巡航导弹中期升级后的首次发射测试。这也是“阵风”战斗机第一次试射该新型核巡航导弹,标志着法国空基核力量的“接力棒”移交至“阵风”战斗机手中。ASMP-A核巡航导弹是法国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射程500千米,飞行速度3马赫,可搭载一枚3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是法军战术核打击的主要手段。
2020年12月26日下午,以系统总结兵器科学技术及工程应用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重点的《现代兵器科学技术丛书》编撰出版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标志着《现代兵器科学技术丛书》编撰出版工作全面启动。丛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普及更新现有知识和引领未来发展为重点,提高兵器行业科研生产和管理人员、部队官兵的科技素养,为加快兵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提供有...
2020年11月16日,美国《驱动》网站发文披露,两家美国公司在此前完成了一次具有相当创新性的空战模拟测试,首次让飞行员驾驶实装和虚拟的人工智能(AI)目标进行了“狗斗”。测试在驾驶舱中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将虚拟目标显示在飞行员眼前,而这次的虚拟目标是以歼20战斗机为原型创建的。测试由Red 6公司与EpiSci公司联合开展,这是美军向战斗机飞行员提供AR训练技术的第一步,该技术能够让他们与...
2020年11月初,俄罗斯军队在北极圈内的演习中使用了“摩尔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扰系统。演习中,安装在7辆“卡玛兹”汽车上的“摩尔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扰系统,经长途奔袭投入“战斗”。该系统在北极圈内的现身,再次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俄战略对手的高度关注。“摩尔曼斯克-BN”短波通信干扰系统于2014年列装北方舰队,2017年部署在克里米亚,2018年列装波罗的海舰队,2019年部署在俄罗斯位于...
2020年11月21-23日,中国兵工学会火箭导弹专业委员会2020年度学术交流年会暨专委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活动成功在义乌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原所长王兴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副院长侯晓,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冯煜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杨树兴出席。中国兵器工业第203研究所所长王东主持,200余位来自陆军研究院、北京...
针对信号分析处理过程中小波降噪质量传统评估指标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元融合的综合评估指标。该指标综合分析信噪比变化量、均方根误差变化量、平滑度、相关系数等单项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对归一化后的指标进行权值分配并线性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小波降噪质量评估指标,指标极大值代表降噪效果最佳,其对应参数即为小波降噪的最优参数。取某变速箱振动信号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可以很好地解决小波降噪过程中降噪质量评...
通过workbench多物理场的耦合分析,考虑最大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等离子体对电磁轨道炮烧蚀磨损和疲劳损伤的有限元建模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发现,理想状态下,添加等离子体会比不添加等离子体时降低烧蚀磨损,电枢和轨道承受的最大应力分别降低了99.427%,99.73%,寿命大幅提升。
提出了远程无缝地面电源供电转橇载电源供电即地橇转电的控制思路,即考虑一般在发射前几十秒,操作人员不能靠近火箭橇体,给橇载设备供电的地面电源要转换到橇载电源供电,在地橇转电过程中橇载设备不能断电,必须远程无缝转接控制。进行了系统原理设计,地面供电、橇载供电设计,远程无缝转电控制设计等。开发了适合火箭橇试验地面橇载转电的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安全可靠,转电方式灵活,成功应用在多发火箭橇试验控制中。
极薄弱目标引信进行火炮动态发火试验时,因后效期的干扰影响,引信的惯性开关极易在弹道上提前闭合而引发早炸,为此设计了引信的动态发火测试方法。通过双行程惯性保险技术保证了引信的在出炮口后解除保险,通过增加RC延时电路对引信的发火充电时刻进行有效延后,使得测试引信完全脱离了火炮发射时后效期的影响。靶场火炮动态发火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薄弱目标条件下的引信发火测试,可以保证测试引信的发射安全和弹道安全,...
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 R-CNN的枪弹底火装配质量检测方案。构建了底火装配质量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基于Mask R-CNN网络模型的检测算法,主要借助目标检测算法 Faster R-CNN进行目标定位,用全卷积神经网络(FCN) 进行分割,实现枪弹底火装配缺陷位置显示和标记。通过实验将本文检测方法与人工检测方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地判别出合格品,...
张博,渤海大学工学院副教授;自担任教师以来每学年都超额完成教学科研工作,系统讲授本科生、留学生及研究生课程多门、多次担任本科生实践教学及毕业实习教师;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SCI,EI,CPCI国际三大检索多篇;主持多项省部级项目,其中省科技厅项目3项、省教育厅项3项;参与总装备部,工信部“十二五”、“十三五”预研项目;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若干;参编著作、国家规划精品教材多部。
阐述了火箭炮弹箱装填技术的现状和背景需求,指出无人装填是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火箭炮弹箱遥操作吊装技术方案,进行了结构原理、实施方式详细论述,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和验证,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可作为将来火箭炮弹箱无人装填技术参考。
为了研究设计的脱壳弹出炮口后弹托与弹体的分离状态和气动变化,采用Star-CCM+重叠网格技术耦合流体控制方程和刚体的六自由度运动方程对弹托分离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固定初速下弹托与弹体的运动轨迹及分离姿态。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离状况与仿真基本吻合。最后研究了分离过程中弹托与弹体的气动力变化,为次口径脱壳弹弹托分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撑。
转管武器工作过程中,处于发射状态的身管受到火药气体作用力,因身管组绕中心轴高速回转产生的扭矩导致身管产生微量形变。转速越快,身管受到的扭矩越大,从而身管前段偏移轴线越大,影响射击精度。针对该 问题,提出偶数身管的转管机枪双路供弹、对称两管发射的设计方案。对M134转管机枪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对比分析传统单管发射方式及新式双路供弹、双管发射方式情况下身管形变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双管发射方式时身管口偏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