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技术 >>> 光纤通信技术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光纤通信技术相关记录64条 . 查询时间(2.044 秒)
2023年11月30日,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此次共授奖7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31项。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7项科技成果荣获2023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作为牵头完成单位的赵海涛教授团队、邹玉龙教授团队均获得一等奖,再创该类科技奖项历史新突破。
中国移动启动2023年至2024年G.654E光纤光缆产品集采项目(招标编号:CMCC20230500180),本期集中采购产品为G.654E光纤光缆产品,预估采购规模约采购G.654E光纤光缆共计8,463皮长公里,折合122.79万芯公里。招标内容为光缆中的光纤及成缆加工部分。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设置最高投标限价为26,905.31万元(不含税总价)。
2022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在光纤光频与射频联合传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分别提出了一种仅使用单个无源相位补偿装置来实现稳定的光频和射频联合传递方案,以及一种多普勒噪声抑制技术与相位共轭技术相结合的光频与射频同传方案。前者在不使用鉴相和主动伺服控制器的情况下,将被传递频率的相位信息被动嵌入到由电光调制器产生的载波边带上,可以同时补偿光频和射频的相位噪声。后...
2022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实验室,提出一种基于掺Er磷酸盐光纤作为L波段扩展放大的新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自研掺Er磷酸盐光纤的L-band扩展放大输出”为题在线发表于《中国激光》(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传统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由两层折射率不同的材料组成,纤芯折射率比包层略大,其折射率差可以通过掺杂的方法实现。传统光纤导光原理是全反射,即当光线在芯包界面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发生的临界角时,光线不透过界面,全部反射,被限制在纤芯内,从而实现导光。20世纪70年代低损耗光纤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光纤通信迅速发展的基础,并成为推动光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但是传统光纤在色散、损耗、非线性等性能上都...
2022年4月,光电子业界权威媒体杂志《Photonics Spectra》在技术新闻专栏详细报道了信息学院光科学与工程系肖力敏课题组在多芯光纤光子器件方面的突破进展。相关技术已吸引华为、亨通等顶尖企业关注,项目组与相关企业正开展多项产学研合作。
瑞士当地时间3月16日至3月20日,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会以线上特别展方式进行。受疫情影响,今年来自25个国家及地区约800个发明项目“云”聚于此,经过层层选拔,东南大学信息学院尤肖虎教授团队选报作品“面向6G的100/200 GbE光子太赫兹实时无缝融合通信系统”(Toward 6G: Real-time 100/200 GbE Fiber-THz-Fiber Seamless Integ...
光纤分布式振动/声波传感技术利用窄线宽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产生的背向瑞利散射光,在传感光纤全线实现长距离、高空间分辨率的振动、声波检测。相比传统电学或机械传感器,该技术具有全分布式监测、无需远程供能、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南方科技大学邵理阳研究员/沈平教授、南京大学张旭苹教授/王峰副教授联合研究团队在Opto-Electronic Advance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量子密钥分发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实验室的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何德勇、陈巍等实现了830公里光纤信道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的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研究成果于1月1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部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陈旸、赵东锋团队与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王宝善、姚华建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光纤声波/振动传感(DAS)系统,该设备使用现有通讯光缆可进行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测、地下结构成像、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等。DAS设备自2021年6月部署在合肥紫蓬山进行连续观测,已成功监测到定远县2.3级地震(6月4日)、宣城2.7级地震(7月22日)、菲...
高精度频率传递在时间频率计量、基础物理研究、卫星导航定位和射电天文观测等领域有着重要且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基于卫星链路的频率传递(包括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和GPS载波相位观测)稳定度只能达到10-15@ 1d,无法满足现代原子钟的传递比对需求,且也无法为有频率同步需求的应用提供短期稳定度。以光纤为媒介的频率传递具有损耗低、可靠性高和噪声可主动补偿等优点,是目前精度最高的频率传递手段。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光纤时频相同步研究中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过零检测和优化控制策略的绝对相位标记技术,标记精度达到皮秒级,并成功应用于光纤远程站点间的时间、频率与相位的同时同步与相干传输。该技术解决了相位同步中的相位差漂移、相位模糊性、初始相位不确定性以及传输延迟的校准等关键问题,并显著提升了秒脉冲(PPS)时间同步的RMS精度至百飞秒级、峰峰值抖动至...
东芝剑桥研究实验室(Toshiba’s Cambridge Research Laboratory)展示了超过600千米长的光纤的量子通信。这项工作利用了一种称为双波段稳定的技术,它标志着量子加密通信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大都市区之间信息安全传输等领域。如何通过长光纤传输量子位是构建量子互联网的挑战之一: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如温度波动会使纤维膨胀和收缩。这会使编码过程中光纤内碎弱的量子位作为 弱光脉...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在网络化光纤时频传递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基于二进制振幅键控调制与光学脉冲幅度调制方式,成功实现时间、频率与数据多制式信号同波长传递,并在上海市96km实地光纤链路中运行。该技术可在吉比特以太网中传递氢原子钟级频率及时间信号,有效满足原子钟比对、长基线干涉测量、卫星导航定位等应用对高精度时频传递需求。相关论文发表在Opt...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饶云江教授团队参加亚洲通信与光子学国际会议(Asia Communications and Photonics Conference,ACP)取得佳绩。团队入选大会口头报告3篇、大会墙报报告3篇,其中3名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获“最佳学生论文奖”、“最佳工业创新论文奖”和“最佳墙报奖”,涵盖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彰显了电子科技大学在光纤传感研究方...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