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材料科学 >>> 材料失效与保护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知识库 材料失效与保护相关记录2038条 . 查询时间(1.52 秒)
利用脉冲电镀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了纳米孪晶镍镀层,分别测试了纳米孪晶镍镀层和铸态镍在pH8.4的硼酸缓冲溶液(0.1 mol/L H3BO3+ 0.025 mol/L Na2B4O7)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表明,两者在硼酸缓冲溶液中均能自钝化,并且前者具有较好的耐腐蚀和钝化性能。利用Mott--Schottky 关系和点缺陷模型(PDM),分别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研究了纳米孪晶结构对钝化...
在硫酸盐电解液中,采用脉冲电源电沉积了镍钴合金。研究了电解液中CoSO4的浓度及脉冲参数对镀层中Co含量和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采用SEM和XRD研究了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镀层中的Co含量对镀层硬度有显著影响,当Co含量小于55 mass%时, 镀层的硬度随着Co含量的增加递增。Co含量较低时,合金由面心立方结构(fcc)的固溶体组成。
采用浸涂工艺,用W-78和A-1200硅烷偶联剂对金属镁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固封制备成镁电极。对比分析了有和无硅烷偶联剂处理的镁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两种硅烷偶联剂都可以改善镁电极的性能,显著提高了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其中A-1200效果更好。讨论了硅烷偶联剂W-78和A-1200的作用机理。
采用胶带剥离、硝酸铵快速腐蚀、热失重分析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丙烯酸、丁二酸、丙三醇和葡萄糖等4 种还原剂及其含量对锌基水性涂层结合强度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镀锌件对比。结果表明,还原剂种类和用量均显著影响涂层的结合强度和耐蚀性能,以丙烯酸作还原剂,在较大成分范围内涂层具有高的结合强度,而丁二酸、丙三醇、葡萄糖作还原剂时只有在低含量下涂层结合性能优良。涂层耐腐蚀时间随还原剂含量的增加均出现先增大...
用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环氧树脂涂覆碳钢在NaCl-(NH4)2SO4-NH4Cl混合溶液与垃圾渗滤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混合溶液与垃圾渗滤液中,环氧树脂涂覆碳钢的腐蚀电位分别在-0.47 V~-0.61 V 和-0.60 V~-0.68 V范围内波动,垃圾渗滤液比混合溶液的腐蚀性更强,环氧树脂涂膜在两种腐蚀液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腐作用。
缓蚀剂研究中的电化学方法     腐蚀  缓蚀剂  电化学       2009/10/21
介绍了极化曲线外推法、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运用电化学及光电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深入阐释缓蚀剂的缓蚀吸附行 为和机理是未来缓蚀剂领域研究中的发展趋势,对于开发围绕性能和经 济目标的新型多用途环保型缓蚀剂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价值。
用经验模式分解的方法对恒电量瞬态响应信号进行滤波处理。通过计算机仿真,在模拟等效电路生成的理想瞬态响应信号上加入不同形式的噪声,获得恒电量瞬态响应信号经验模式分解滤波的实际判据。结果表明:将前两项内在模函数(IMF) 和IMF4的50 Hz成分(大信噪比时前三项IMF和IMF4的50 Hz成分或直接将前四项IMF)置零在大多数情况下滤波效果很好,将此滤波判据应用于实际腐蚀体系结果较满意。
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扫描、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抗硫碳钢在 CO2/H2S共存的3%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30℃时,溶液的pH值愈小,硫化膜在电极表面上的沉积量愈少,阴、阳极极化的程度越低;溶液的pH值降低,硫化膜由富S型转变为保护性较弱的富Fe型,且Cr(OH)3和Cr2O3 含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硫化膜的保护作用。溶液的pH=4和 H2S浓度>100 mg/L时...
首次利用电子散斑干涉法(ESPI)实时和原位检测了45碳钢在0.5 mol/LNaHCO3 +0.05 mol/LNaCl体系中阳极极化时的局部腐蚀行为。研究发现,电子散斑干涉图上 的亮斑与电极表面蚀点一一对应,从电子散斑干涉图中亮斑出现的情况可以推测出45碳钢表面发生早期点蚀的时间、大小和位置。测量得到本实验条件下45碳钢的点蚀电位E b为-0.15 V,此时的极化电流为12.2μA。通过分析激...
利用电化学方法、电化学阻抗谱以及失重实验法研究CO2-3浓度、pH值以及温度的改变对工业钛材在盐卤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探讨其电极反应过程,并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失重腐蚀实验后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试样在盐卤水中的耐腐蚀性能随着CO32-浓度和pH值的增大递增,但随着温度的升高递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试样的耐腐蚀性能先减弱、后增大,当浸泡时间为7 d时,年腐蚀深度最大;试样在盐卤水介质中的电极...
综述了硫酸盐还原菌常用杀菌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如对环境生态的破坏性、对抗药菌的防治、对生物膜内微生物的抑制等,提出研究开发符合现场实际需要的新型杀菌剂,必须以微生物生长代谢机理及相应杀菌剂杀菌机理的研究为指导,弄清杀菌剂的作用机理、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同时,对于微生物腐蚀的防治,还应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寻找基于微生物自身特点的防治方法,以及开发环境毒性低的高效杀菌剂...
采用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铈对6061 铝合金磷化过程及磷化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铈的加入改变了铝合金基体与磷化液之间液固界面间的初始电位;硝酸铈吸附在铝合金表面上形成凝胶,成为磷酸盐晶体形成的良好晶核,磷化晶粒细化,生成较为致密的磷化膜,膜的耐蚀性得到提高。硝酸铈使铝合金达到最高电位的时间缩短,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大,磷化速度加快。硝酸铈在整个铝合金磷化过程中起到了成核和促进的...
用盐酸酸化浸取法从米糠中提取植酸,并将其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的主要成分;采用失重挂片、线性极化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评价该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并初步探讨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对碳钢在1 mol/L HCl 溶液中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缓蚀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小,属于阴极型缓蚀剂。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尿酸自组装膜对Ni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结果表明,尿酸属于阳极型缓蚀剂,随着尿酸浓度的变化、组装时间和尿酸溶液pH值的不同,缓蚀效率有所不同。当尿酸浓度为0.8 mmol/L、溶液pH=9.0、组装 时间为12 h时电极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缓蚀效率最高,达到95.7%。
采用添加钼酸盐和磷酸盐的改进型硅烷溶液处理热镀锌钢板,应用俄歇电子能谱(AES)技术分析了膜层中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改进型硅烷膜为双层结构,外层是较厚的C-Si-O,内层是Mo-P-O-Zn复合物。通过中性盐雾实验(NSS)、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研究了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显示,该膜层的耐蚀能力接近于铬酸盐钝化膜,是替代传统铬酸盐钝化的良好选择。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